2009年12月26日星期六

09年—關於style的幾項

今天boxing day,在是你拆完你對Visvim鞋或你個Prada手袋後,不妨來看看這個blog。以下是今年我對品位、打扮、流行的一些意見和看法,不知有沒有人和我有同感?真希望有。

1 . 清拆安蘭街

都不記得聽過幾多講香港這裡不是那裡不是的壞話了,連自己有時都覺得香港的確是很多不是的。但中環這條時裝購物小街的氣氛真是獨特有型的。置地不是不夠class,但 LV、Dior、Chanel、Prada要建超級旗艦,內地、日本或紐約可供建築師揮神經刀的地方,無論在空間或者歷史上都更廣更闊。我當然明白真固室雅何須大的道理,所以這就是安蘭街可貴之處。那幾幢舊樓的的骰骰,卻完全成就Comme des Garcons、MMM或Ann Demeulemeestere那種「又是名牌又要前衛」的style。試想想CdG開在歷山大廈Armani個位成何體統?要在老香港那種獨特的斜路爬上一條橫巷購物,感覺是比廣東道5號門牌前排長龍cool得多的。雖然大部份IT旗下的品牌都在雪廠街有了著落,但可愛的BBC & ice cream和有型的Mihara Yasuhiro店就只能成為潮人的集體回憶了。

安蘭街清原址將重建成「中環蘇豪區建潮流地標」,這和草腦官僚將旺角波鞋街變成「大型運動用品中心」是如出一轍的,你不覺得很反智嗎?還有西九文化區,我其實不相信「文化區」是可以話起就起的,叫自己做「文化區」會有文化嗎?還有大陸那些超級大學城,你知道倫敦的大學城是怎麼孕育出來的嗎?還有……

2. 黑色

某天在學校圖書館走出來,眼尾的餘光睄到一個似乎認識的身影,兩秒不夠她就趨前拍我︰「喂!差點兒認不到你。」原來那天我穿了件金銀色的風褸,她說我「一年到晚都穿黑媽媽,應該多穿其他嘛!」我馬上解釋︰「你怎知我不喜歡七彩繽紛?金彩潤、震驚粉紅、湖水藍……我都喜歡我都有,但出來行走就是要黑白嘛!」

為什麼我們都愛黑白(特別是黑)?黑色能在璀璨斑斕的時裝世界永遠流行,原因眾多,任何人都感受到的就是它襟污糟耐穿著,即使款式過時都不太明顯。個人深感的是黑色帶來的安全感,返工返學者每天趕頭趕命,統統穿黑色就沒有錯的危險。 雖然其實還是愛彩色,尤其當在試身室時看到穿著黑色的自己時,不禁暗嚷:「救命,又是黑色!到底還要幾多黑色?」看時裝照片的精心計劃由不得,偶爾自己穿上顏色衣服,整個人都與別不同格外醒目,就令人喜愛彩色的魅力。但現實就是,彩色衣服有難度,要襯要計算,要花心思花時間。上衣和下著的關係是一條數學題,就當你穿one piece裙/jump suit,它與鞋的配搭又是需要探索和考究的,更別說要為一條裙而買一對可襯的鞋。對於不是明星的人,花這些時間心力金錢都有點奢侈。

彩色衣服的神奇︰如果沒有什麼錢,又想得到時裝的效果,襯一套絕色的配搭,就算是平庸的款式都能捕捉到眼球。

如果繼續打算只穿黑色,可加些有閃的、反光的、鑲石的、加釘的……

3. 兩極化

幾年前讀過亦舒廿多年前在《號外》裡寫的幾篇《Boutique Review》後,我覺得市場最欠缺的就是這種時裝文字。我當然寫不出來,連市面上也不見得有。她在這時裝欄目裡介紹的沒有一味(當時)最愛的詩韻(The Swank Shop)或其他一眾法國名牌,還有在中環或美孚的一爿小店,有些什麼可以天天穿來招搖過市的中價日常衣服,而且是affordable的。

今時今日這種用這心態來寫時裝是不可能的,因為已沒有什麼值得寫。你看看市場的兩極化就明白,一是天價的high fashion,二是領導大勢的fast fashion。時裝記者都寫道「我們都是看完style.com上的runway照片,然後跑到H&M或Zara尋找代替品。」在兩萬蚊一件名牌外套的年代(還要創意和製作參差不齊),成就快餐時尚的成功是自然的。H&M的爭氣也叫人服了吧?落力的crossover我覺得還好,自家的Divided系列勇氣勝過不少名牌,才叫人佩服罷?儘管有人認為Zara她們的抄襲在道德上有罪,但現代社會還有原創嗎?

鄧小宇最近將亦舒《Boutique Review》上載其網站,我的是影印剪存的版本。

H&M自家的Divided系列

4. 百年男裝

因為大衛保兒的封面,我就乖乖付款把《One Hundred Years of Menswear》這些多一本不多少一本不少的咖啡桌書抬回家。幾個晚上就掀完,感覺有幾點︰第一,作者Cally Blackman是時裝史學者,所以編輯太老正,不能叫人難忘也不夠豐富。第二,也就因為夠老正,用來查歷史是挺方便的,但詳細點就更好。第三,如果有心令自己的style成一家,反覆研究時裝史是重要的,純粹每期揭《Mens non-no》的snap shot不管用的。當Snap shot人們的reference又是snap shot,就是塘水滾塘魚。何況那些攝影師只能代表很一小攝人的口味罷?我放學搭火車見到有個阿伯短褲+legging+彩色風褸,就不見得有機會被人貼堂,讓人參考(後來我發現那legging應該只是阿伯用來治風濕骨痛的某種包裹)。

大衛保兒在封面的黃色西裝和金髮在styling上渾然天成。

5. 零瑕疵幻象

今年《Acne Paper》春夏刊有篇psychoanalysis訪問,心理學家Susie Orbach認為時裝廣告和雜誌裡面流行的都是些青春不老皮光肉滑的女性形象,一個人的(性)魅力被商業化和操控。女性有斑就要除、膚色不均衡就要美白、有紋又要去、出眼袋要割、鬆懈的面皮要拉……但我覺得已不只於女性,男性不注重儀容同樣被社會遺棄。面對電視電影、平面廣告歌頌的都是零瑕疵的男女(俊不侵美都還已經其次了),每天都要花時間金錢在這些個人保養上,我也同樣追求光滑的皮膚,但其他人為保健美而日gym夜gym、打針食藥,走火入魔地追求那種策略性的廣告幻象,是否就是一個人的所有價值?

這是《Acne Paper》訪問中的一幅插圖,潮語中解被人擺臭臉的不就是「西面」?其實Acne這個名對於崩口的我都幾忌。

有次風趣的老友說我「你講嘢愈來愈似甘生!」我也自已幽自己一默:「我塊面就愈來愈似甘生!」

6. 牙齒

同樣關於個人形象的,《September Issue》裡有一段Anna Wintour和Mario Testino揀Sienna Miller封面照片時的議論(其實冇議論可言)。Anna Wintour選的是笑不露齒的一張,Mario Testino則相反。最後當然是Anna Wintour拍板要不露牙那張,但事實我都覺得大笑那張自然得多。但我都是笑不(敢)露齒的,做人有幾辛苦你可想像。

近來長智慧齒,上面兩隻一早拔去,下面的則有點頂到前面那些微歪。早幾年很害怕發生這樣的事,因為只得兩種下場,一是花幾萬箍牙(牙齒矯正),貴夾辛苦而且成效難控;二是由它歪掉,痛苦一輩子算了。現在我的心態則改變了,不再太恐懼。因為我覺得整齊潔白是一種美,有點歪也是種性格,只要健康就好。心靈的能量就是如何巨大,一直未有時間拔的兩智慧齒愈來愈出,但對前排的影響看來還是不大,可能因為本身我的牙齒就很細粒,頂盡都不太擠罷?

7. Legging

這一兩年沒有穿過legging的男孩子,應該都枉稱潮人罷?Legging是這個年頭最重要的潮流物品,即是你打開老相簿看到30年前爸爸的溫拿髮型,20年前媽媽的大膊頭那種「潮物」。如果你今天沒有留下這個罪證,你的仔女或後輩就白白失去了一個恥笑你的機會!連你自己30年後睇返,都有種活過的實在,如此大的險你都敢冒,不啻青春罷?

你的藉口一定是「Legging好難著的,我邊有model對腳喎」沒錯,完美的腳能令穿legging者無咁大罪(you know有啲八婆會唔PC到講「算啦!見佢對腳ok咋,如果唔係真係抵打獲金嘅佢」這樣的話),但如果一切都要以model作標準,晒X氣啦!乜都唔使做了!我的故事是︰一直以為自己是不可以著短褲的(甚至三個骨),但穿了legging後居然剛剛和其他人相反地有了安全感!感覺良好到不得了,因為小腿的所有瑕疵都包裹著了。然後,我是超級怕凍的人,夏天就算著legging都是剛好。講了那麼多都是想大家都暫時盲目一陣子,加入穿legging的陣營,加強它在男生身上的合法性。

我穿legging。

明年春夏我覺得最chok最impressive的是D2,好多legging。

8. Lady GaGa

2009年的時裝界怎能不提到Lady Gaga?奇服異服的她成功在於她將時裝世界的瘋狂和幻想融入她的音樂裡,尤其是她的MV簡直是將《Vogue》裡面的styling影像化。《Paparazzi》和《Bad Romance》兩支MV能令人睇完一次又一次,裡面有齊(Tom Ford式)機械娃娃、性、義肢……名牌服飾數之不盡,McQueen的蟹鉗鞋、Nina Ricci無踭皮鞋……但她卻充滿了對時裝與虛榮的反諷,碟名都叫《名氣怪獸》。她身形不高大,比例也不好看,但創意和勇氣十足,使我這個不同意她(還是他?)美學的人都心悅誠服。時裝世界不應該用安全和平庸作為指標,而是盡情的發揮和無限的包容。

Lady Gaga的特立獨行,McQueen自然是她的同志。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Add my facebook if you like to read my post

http://www.facebook.com/kurisu.rei


因為冇時間寫BLOG,以後盡量用FACEBOOK寫多D,如果喜歡看的話就ADD吧!

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

10 S/S Menswear Playback Part 2

為表示對悶到嘔的一零春夏男裝不滿,本篇沒有開場白。


Balmain


我喜歡看的歐陽菲菲在台灣金曲獎穿了兩套Balmain,好唔好睇已經唔係問題(她不高,公主膊令她變矮,但真的好瘦),只因她六張有二的還勁道十足地熱唱七分鐘(雖然有點喘,少唱尾兩首更佳)。我其實想說歐陽菲菲真的很叫人振奮,令人明白老唔一定等於老餅,也不一定要老尚優雅,可以熱力四射而且姿勢有型。在style上,她有兩點令我佩服的︰其一她無寶不落,永遠都跟紅頂白必買當頭起,過去兩年她穿不少Givenchy我就估到今年她一定穿Balmain,Hedi Slimane在Dior Homme的debut作、Gabbana的招牌豹紋和JPG的性感她都在黃金期穿上了。其二是她的個人style,她的格已經食了件衫,所以所謂「被名牌蓋過面目」並不適用於她身上(缺點當然有,但我寫她已太多了)。


明明是男裝周,講起女裝了。Balmain男裝已經好似第二季,看來進步的空間還是很大。Christophe Decarnin是真的流著rock血的人,看他老實謹慎的樣子,希望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但女裝似乎愈來愈有出軌的危險,而男裝又真的有點太安全。誰都看得出那是他本人的衣著,但如果你打著Balmain男裝的旗號,看到出來的成品如此平實(雖然styling好),總叫人有點失落。你明啦!歐陽菲菲如果好似徐小鳳咁企定定唱,沒有人不失落一番的。



Givenchy


Riccardo Tisci似乎功力比Christophe Decarnin高一班,因為Riccardo Tisci在萬眾期待下連續三季都做到有番咁上下水準的功課。雖然09 A/W和10 S/S已經古惑(老練)得多,有叫人碌大對眼看的,也有些認真麻麻的,也許是大家都對他有一定的期望。他當然值得期望,讀Tim Blanks的評論,才醒起MJ和麥當娜一樣都選了Riccardo Tisci在最新演唱會裝身(不過MJ已成絕響),當代兩大icon都選他呢!MJ那些黑白與金的coordination都曾經出現在過去幾年的Givenchy中,他的style大概只會更加神化和進入時裝史世界的殿堂吧。來季的Riccardo Tisci都用黑白圖案,也和大圍一樣用了很多阿拉伯風情。除此,我覺得Riccardo Tisci做男裝鞋都是時有新境界的,debut的芭蕾brogues(還要震驚粉紅)和今年秋冬的及大脾長靴(還要閃的),今回的是粗過女版好多的金字塔釘涼鞋,問你死未!



Balenciaga


巴黎世家的男裝一直都保持著一個小規模。可能這也是好的,大部份公司執笠通常都因為過度擴張,大百貨摺埋的新聞時有聽聞,而樓下士多仔幾十年都好地地。而在創作上,我認為它比同樣小規模的Balmain用心得多,大抵因為路都走多幾年罷?那些立體外套,男裝版比女版有型。講起那些更硬過你條命的女裝外套,拜託那位日本肥仔編輯多穿些名牌女裝出來博君一粲,但其實何止一燦?我常說,時裝有無限可能性,可以refresh你自己,可以作為手段,可以入俗眼讓人讚你靚,還可以笑一大餐。所以我不要再罵那些嘩眾取寵的時裝人,免得無得笑時欲哭無淚。



Rick Owens


09 S/S起,又裙又褲層層疊疊配上高筒鞋作主打的人很多,Rick Owens依然是其中上手。那些上身jacket都其實需要細心去看來知道原來每件都有戲法。至於是否一定要是勤上健身房的肌男來諦適合穿,我又唔覺喎,show裡的model好多都是瘦骨仙下凡,不過是有仙氣的比利時街童,有煙味的利時街童就唔好了,不過如果你唔忿氣而成功脫胎換骨,咁……咪好囉(真心的)!



Damir Doma


我曾誇口Damir Doma是下一個十年的另一個Rick Owens,可以領導大勢。如果他定價不要那麼攞彩,是有大可能成功的。你看不到連一向定價癡X線的Thom Brown在換CEO後都說要定價定得「平」些(雖然平左,我估都仲係只能得個恨字,尤其你睇到金曲獎的Eason)。我看好Damir Doma因為他界乎於大路與小路之間,不似Gareth Pugh那麼偏門而且板斧少,早兩季他就開始做來年大熱的阿拉伯頭巾。新裝之中那一沫暗紅用得最好,是成功地做到有民族特色的時裝,而不是單純的民族服或淡而無味的悶人時裝。另一令我驚喜的是左圖中的一襲「不知裙還是褲」(那白外套都好飄,不過和之前寫松田優作的又不相同),我對混淆不清的曖昧最有好感!



Raf Simons


我最近關於Raf Simons最深刻的記憶是他的簽名式分裂裝(七彩版Jil Sander 09 S/S男裝)的被台灣的造型師一句唔該都冇借去做了棒棒堂二軍「超克七」(這是我近來聽過最好笑的名,超級柒,改名的如此馬鹿,還是故意玩嘢?)的打歌服。小S串27歲的阿本︰「你憑什麼唱《太青春》?還想騙觀眾啊?」穿了吸款Jil Sander的棒棒堂真是超級柒,死火了,他們的粉絲一定鬧爆我。不過我相信我的讀者應該都是高貴的知識份子,和棒棒堂粉絲沒有重疊的可能。


講返衫,Raf Simons都久無新招,方才講的Jil Sander分裂裝都不知重覆多少遍了,連我媽咪看最新一集《超級星光大道》都問我點解那個男仔的西裝又黑而又灰,我拎本雜誌出來︰「拿!呢個人連續N年都做呢款,所以遲些周街都有的了。」這回他放棄了那些淺藍色學生恤衫,是良好的新方向,我喜歡那些外套上的腰帶,有一季秋冬Prada和Burberry女裝都做過,男裝好似LV有試過,但不及Raf Simons的輕巧和青春。



Yves Saint Laurent


09 A/W我的賣飛佛是YSL,10 S/S Stefano Pilati繼續發功。他的好,不是有三頭六臂的妖精走出來那種,而且一種高貴的日常服,剪裁佳用料靚,還要chic with an edge。主打的低胸T幾考人膽色,試圖比V領風騷多年走前一步。右圖中的這套也算是小型的突破,像荷葉邊的trimming柔中帶剛,像美空雲雀的《柔》,這比喻講了你們也不明,或者說像剛陽版的《柳媚花嬌》,這樣明了吧。好了,開場白鬧人家男裝周悶卻仍然寫到一堆廢話的我要休息了。



其實最難是揀相,一個系列三十套以上,只可選兩三張代表,我通常都選了我喜歡的,如果你有興趣彈我的口味,請!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10 S/S Menswear Playback Part 1

如果是在從前舊地盤就開始看我寫文章的人,應該不難發現我是幾乎從來不讓閱讀者有任何回應的機會。為什麼這樣做?看看我因為未摸熟WordPress這個新平台而一時大意沒將「Comment」一項功能廢除所造成的尷尬情況就明白。我寫的文章傾向大陣仗,「小品」這種節目從不在我時間表上出現。因此,對於只有小眾讀者的這個大龍鳳網誌,沒有回應由自可,有一個半個後顯得零舍冷清,像在東京巨蛋開演唱會而只有一、兩隻小貓。

好幾次朋友都說︰「你寫得太長了,現在的人一看到那麼多字就會暈,不想看。」另外的說︰「你寫那些人我都未聽過,很難投入。」那麼說,原來如今港人語言和文化水平低落是我不受歡迎的原因,委實太抬舉了。其實不是,只是我無才,真正犀利者應該是既將百集長劇拍得氣勢磅礡,玩單元劇也風光明媚。

啊!不知怎地最近心胸變得比以住敞開,整個人放鬆不少,所以各位今天(起)若我不慎講了些什麼得罪的話,請原諒,其實我是很謙卑的。

Vivienne Westwood

看看文題,原來已經是2010年了。讀時裝的歷史書你總是見到人們喜歡將上世紀每個十年總結出數個style,60's 有個60's 的樣子,80's 有個80's 的樣子,然後我們這些所謂的新一代就會一直標籤「新」的時裝是上世紀哪個年代的style。到了2009年我們如何總結本世首個十年的時裝歷程?是跨科年代?Web 2.0?西大后從70年代走到今日,她從街頭走到宮廷剪裁,作品仍然令人感喜意盎然。我覺得她的男(女)裝從來沒有打算要投靠任何潮流,總是保持了一點堅持自己所愛的小把戲,唧肌肉都唧得冇DG或Cavalli那些咁gigolo。那塊和我同齡的海盜紋布,難保到了某日地位可以與Burberry的格仔或Fendi的69 F紋平起平坐。來季我覺她那些危險的設計很有型,至少不是在銅鑼灣撞口撞鼻那種型人。我很希望你們穿出來,我絕對第一時間投以注目禮。

題外話︰年初看靜婷演唱會,特別嘉賓孫耀威演唱《西太后》前鄭重介紹這首歌的來龍去脈,我很希望當晚平均年齡半百的觀眾們聽完去買件Westwood來穿,保證馬上龍馬精神!



Prada

不知與我未曾見面的你,「我」是個怎樣的人呢?是身光頸靚的名牌人?是潮服不離身的時尚客?還是個只是得把口的講的那種所謂時裝人,其實是電車男?大抵我是以上各種的混合,像張愛玲眼中的香港人,中國人和洋人的缺點都有齊。用名牌就被優皮的同學暗笑,穿得所謂潮一點就被平庸者衊視,剪個「怪一點」的髮型更是以上兩款人都在面上或口中問我︰「搞乜X啊你?」我怕不怕因為特立獨行而帶來的目光?我要是怕就活不到今天了。一向都特立獨行的還有Miuccia Prada。一般春夏時裝設計師都拼命玩彩色遊戲(去年是pantone,今年是螢光),Prada就是以各式的灰色殺出一條血路。她的灰是多維的,有質感的有反光的有各種深淺。款式方面是經典的,加上黑白灰,誰家沒有十件八件這種衣服還是要買?太聰明的人有時真討厭。不過裡面模特兒人挽一個的圓筒袋就認真麻麻,因為放唔到書,冇嘢谷脹佢又唔好睇,谷脹了又似足那些填充了襪子的男裝底褲廣告的感覺。



Mihara Yashihiro

在時裝店打工的告訴我,MY安蘭街店有個下雨天全日錄得只有一張千鬆啲港幣的單,可見生意很難做。中學時我最喜歡看他每季出的Puma crossover波鞋,那些幽默感和花樣是玩得令人笑逐顏開的,後來他開自己店之後去看,只覺得很貴,而且仍然是在賣那幾招假面和超現實。三原本人很有明星臉,雖然不會成為YY那樣的大師,但如果他努力堅持下去,我看他會在時裝史冊上簽到名的。一零春夏系列中,鞋仍然是他最煞食的一環,衣服則中規中矩。



Kenzo

Kenzo的天橋照通常要等到《Gap Press》我才看到,這次多謝朋友介紹到時裝焦點論壇去看。記憶中Kenzo男裝雖沒有女裝般花俏,但於男界而言己經是勇敢的娘子軍。這隊娘子軍於09 S/S起由女裝部阿頭Antonio Marras統一帶領,風格由花樣男子漸變成沙漠梟雄。近年不少名牌都派出女裝部的設計師管埋男裝部,最出名的成功例子如Givenchy和Lanvin,但此中並無方程式,MJ在LV男女裝的成績我們都有目共睹(我知用這+ve成語不太恰當,現在新紀元先鋒們不是大力推動正能量嗎?你看我的身體力行!)。Kenzo的變裝行為會否為它帶來成功?我看很不容易,Antonio Marras為Kenzo女裝妙手回春十招有八招半都是名乎其實的「花招」,沒了花,我很其待他如何變出新種Kenzo Homme。



Burberry Prorsum

因為唸書的關係,沒有在此寫過任何有關09 A/W的文字,補白一點才好說Burberry。今個秋冬名牌通通都因經濟環境不佳而龜縮起來,造一些自認為是對用家最友善的產品。君不見在天橋失蹤多年的Burberry招牌格仔和卡其色都跑回來了嗎?來年春夏龜縮後Burberry的頭好像比其他牌子伸出得慢,十分保守。見到Christopher Bailey造了件雨衣斗篷,己經是算比較不令人氣忿的了。



Blaak

我是前Canto-pop樂迷,曾十分熟識那黃金年代粵語流行樂史。叱咤頒獎禮好睇之處主要來自它精神比較青春反叛,就算是倫永亮都可以砌低劉德華(雖然這樣的口吻,我其實沒有看低倫永亮,叱咤的主題音樂「燈燈燈鄧燈凳」沒記錯都是他作的)。不知為什麼台灣人叫新人作賽鳥?大抵是些日本傳過去的用語。我的時裝周雜文如果是頒獎禮都是青春那一種,所以尚算賽鳥的Blaak就出現了,而且我覺得做得不錯,很有自己的一套,做些邪教和妖的都幾有趣,祝他們能打低巴黎的劉德華。



Alexander McQueen

誰是巴黎時裝界的劉德華?我不清楚,但Alexander McQueen應該不是吧。McQueen一直都是時裝人最欣賞的設計師之一。所謂最欣賞就是很喜歡看他的fashion show,像看了一場演唱會那樣賞心悅目,但就很少會幫襯,連McQ這樣那麼有潛質的secondary line都未有成為品牌的有效止血藥。10 S/S大家都仍然處於一個比較小心的情況,McQueen雖然都安全,但起碼沒有那麼fashion victim了。例如以下兩件都不錯。



我寫完後看了一次,還是覺得有點大言不慚,我有病我夠鐘食藥了,Part 2唔知幾時寫到。

2009年6月20日星期六

時裝電影季刊

如果以量計,我看電視節目和劇集的status是等於「周刊」,而電影恐怕不是「月刊」而是「季刊」。入戲院睇戲於我是某種luxury,丁點兒零用錢都用來買鞋了,自然無錢入戲院--十個煲九個蓋。不過老實說,網絡發達的今天要睇電影不是難事,所以我會用(正和翻版都有)DVD和下載來在家自行辦電影節。我建議題目可以是「希治閣之夜」、「南田洋子回顧展」和「王爾德 x 吉士雲遜」。

我當然算不上影迷,我是衫迷。

打從《穿Parda的惡魔》和《色慾都市》之後,觀眾看到「有個女人著住包金鏈 tweed jacket行過」的場面,心裡會自動升起「Oh!那是Chanel!」的說話,而且完全沒有排斥。這就表示時裝電影已經自成一個genre,終於飛入尋常百姓家。雖然連Karl Lagerfeld這樣的人物都登堂入室,但在圖書館的catalogue裡,還未有「時裝電影」這一genre。我作為一個沒有讀過圖書館學的librarian,會將「時裝電影」再細分幾個類型︰1) 度身訂造、2) 名牌入戲、3) 自成一格、4) 真假紀錄。而我當然不是個稱職的librarian,這是一個亂X咁嚟的分類法,有待改善,且請先細聽一下詳情。

第1類「度身訂造」是指(女)主角獲時裝界大師裝身,例如1957年伺宦司 for柯德莉夏萍《甜姐兒》(Funny Face)(最近文化博物館的Couture exhibition就有介紹,嗰啲粉色粉到呢 ~)及1961年《珠光寶氣》(Breakfast at Tiffany)。另外1967年聖羅蘭 for 嘉芙蓮丹露《青樓紅杏》(Belle de Jour),男裝界有1980年阿曼尼 for 李察基爾《美國舞男》(American Gigolo)(有沒有發現上述三套戲的角色的共通點?文末有我的答案)。近代的則數北野武《大佬》(Brother)by 山本耀司。



圖1︰Givenchy出手柯德莉夏萍《珠光寶氣》(Breakfast at Tiffany),最近那套充斥名牌衫的電視劇《Gossip Girl》女主角整天將它掛在口邊。



圖2︰YSL出手嘉芙蓮丹露《青樓紅杏》(Belle de Jour),唔知點解我次次引親這齣戲都沒有戲服。

第2類「名牌入戲」就是美指以其美麗的手指點石成金的一類,styling功力使電影充滿時尚感。例如近年的《穿Parda的惡魔》、《SATC》等,早年的有《九個半星期》(9 1/2 Weeks),男女主角到一間冷冰冰的地庫Comme des Garcons買衫一幕,叫人印象難忘。



圖3︰《穿Parda的惡魔》,戲同衫都好睇。



圗4︰《SATC》電影,Patricia Field is the keyword。



圖5︰《九個半星期》,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在梅艷芳的歌詞裡,乍聽還以為是9個「半星期」(i.e. 9 x 1/2 week = 4.5 weeks),真是白癡。

第3類「自成一格」,此類電影巴閉至極,市面上有名無名的設計師幾乎年年都從神台請祂們來作繆斯。中學時就是因為閱讀時裝經常和費里尼的《甜美生活》(La Dolce Vita)打照面才去找來看,一看stylish到暈的馬斯杜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和四十幾吋胸的女明星Syliva在羅馬處女泉嬉水那幕就完全明白為什麼人人都說自己系列的靈感來自Dolce Vita。除此之外,個人認為《迷魂記》、《上海異人娼館》、《亂》乃至《斷背山》都非常適合設計師作汲取靈感之用。



圖6︰《甜美生活》,凡是虛榮心動有志於名利場打滾人士必看。



圖7︰寺山修司《上海異人娼館》,如果我是設計師,一定拎來玩。

第4類,「真假紀錄」同時包含了近年人人都要(搵人)拍番部的Documentary(還是Mockumentary?)和近日大熱的傳記重拍,前者例如白頭大帝拉格斐、自命末代皇帝的華倫天奴(以為自己是「皇」,誰知可惡的中文叫他「奴」),舊時的有山本耀司之《東京時裝筆記》、V&R的《只因我們值得》等等,未出街的有Anna Wintour那部惡魔正傳。後者例子當然是《少女香奈兒》(Coco Avant Chanel)及同年另外兩部香奈兒,5號香水味全年充斥戲院。真實的紀錄片和改編的故事片為什麼我都放在同一個小分類裡?因為時裝根本就是真亦假時假亦真的東西囉。

至於你問我《少女香奈兒》好不好看,作為一香奈兒傳奇的愛好者,《少女香奈兒》只是拍了她微時的一段,對描繪時裝界一代風流傳奇女皇面貌只算隔靴搔癢,而故事講得普普通通,例如沒有捉到少女Chanel如何利用男裝來使自己充滿power及成為第一個走入新時代的女性的重點,只是輕輕帶過這些。但如果你沒有興趣捧著字典般厚的香奈兒傳記書磚來讀,這部片還是值得一看的),好似明年還有兩部香奈兒上映,真是嫌5號的eau de parfum貴都要買返枝「廁所水」(eau de toilette)來嘖嘖才趕得上這趟潮流的尾班車呢!

其實我這個所謂librarian,管的只是我個hard disk,我最醒目的同學仔教我將學校啲碟借返屋企dub晒落個hard disk度先慢慢睇。



圖8︰《拉格斐機密》其實冇咩機密。若要數最值得拍的時裝設計師故事,我覺得將YSL和Karl叔叔的high drama拍出來最有看頭!



圖9︰《Valentino: The Last Emperor》我未睇,同學睇左淨係記得Valentino同條仔發嬌嗔。



圖10︰《Because we're worth it!》的DVD好貴,我看了後更呻笨,因為根本是用來賣香水的「鱔片」,與「鱔稿」同一類。



圖11︰電影固然影響時裝之發展,但其實時裝同樣對電影反饋,不然為什麼去年的《故園風雨後》拍得那麼似時裝插圖?!



圖12︰《少女香奈兒》,柯德莉塔圖本人時裝口味好像不錯,我記得早於三年前她就穿這一水最潮的Balmain。

開估︰《珠光寶氣》的夏萍、《青樓紅杏》的丹露和《美國舞男》的李察基爾皆從事賣春,用時興的術語就是援助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