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1日星期六

沒有校服的日子

「沒有校服的日子」這個題目改得太惹人誤會。聽上去像是衫齡長達廿載的資深時裝老手細述在強制性校服後時代的老好日子的文章。但事實上恰恰相反,我想寫的不是是過去式,而是未來式。


還有十日就放榜了,無論高考成績是如何的血淋淋,我還是要繼續讀書。現在這個年代,人人都是大學生或甚碩士,中七畢業如同文盲。再無論如何,我都再沒有穿校服的日子了。


不必穿校服,即是要穿自己的衣服上學去。噢,這是個我未考慮過但必須面對的問題。


校服的Fashion Status


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本地大部份學校都採用英式傳統校服。當然,並非時裝的尋常校服設計有高有低,但概括來看,還是令莘莘學子變得漂亮好看的。小時候把不合身的舊校服帶給大陸的親人,他們是驚訝香港的校服是如此大方得體。


當然,名校的校服更有標籤作用,穿上使人有一登龍門之感。我未讀過名校,但本身學校位於名校區,看到不少名校學生昂首闊步。信我,校服給予了他們不少力量。但有趣的是近年坊間最受歡迎的校服是一間惡名昭彰的私校的,傳統名校反而因應時代推出了肉酸的風褸。校服作為一項時裝項目,它的地位殊不簡單。只不過黑白灰加寶藍棗紅墨綠,加上金銀銅線校徽,時不時就被設計師用來大做文章。除了校褸、恤衫和領帶,還有我喜歡的開胸冷氣冷衫,即使是普通的運動衛衣和圍巾,一旦加了校徽就已添上了英國留學生的優越感。



圖1-2︰普通的香港校服跟隨英式傳統,雖非時裝但很見得人。圖3︰這就是我所謂的「近年坊間最受歡迎的校服」,私校的日式水手裝。圖4︰回歸之後出現的校服風褸,肉酸到呢~



圖5︰去年秋冬巴黎世家的時裝版校服。圖6︰唯一能吸引我入讀霍格華茲的是--他們的披風斗蓬。


不必穿校服的好處與壞處


回到我探討的主題。學習正面面對人生的人應該先由好處看。每個人都一定幻想過學校不必強制大家穿校服上學,因為日日穿同一款的校服是悶到嘔電的。時裝人的心願就算不是買衫唔使睇價錢,都會是天天新款。就算你件校服的設計再美觀,一年著近兩百日都會悶。因此,在一年一至兩度的公益金便服日屬兵家必爭之地,貪靚的學生一定在這一天穿上最滿意的一套衫返學。在我的學校裡,一年有大概幾次這樣的日子。


第一日是秋季旅行,先別喝倒采,不是間間學校都允許學生穿便服去旅行的。我就見過不少學校要求學生穿體育堂的T恤去旅行。第二日是真正的公益金便服日,學校專登揀聖誕崇拜暨派對的那天作便服日,免得你班友在正式上課日子著到鬼五馬六。雖名曰「便服日」,但其實一點不casual。那天選擇一定是比平時去街衫多幾錢心思的。學生始終都是學生而已,虛榮心作祟之下通常都較為浮誇。我記憶最深的是某年一個富裕的師兄穿了對啡色高筒皮靴加Hermès單帶背包,那時我覺得︰使唔使咁「行」(讀衡,不讀巷仔的巷,不是行貨的行)啊?當時不以為然,但去年聖誕聯歡那天,中一時的班主任在我入校門時居然同我講了同一句說話。我只笑笑說︰最後一次了嘛。


第三日是校運會,它的日子是不固定的,今年十月明年可能二月,所以永遠很難預備一套合天氣的衫。而且,不可能成為一套衫,因為必須穿上我校體育T恤,是荷蘭隊的橙黑配對,如果能撞正萬聖節舉行校運會都幾係嘢㗎!不必穿上校服來上學可使人知道你本身是個怎麼的人。我自問穿校服並不好看,而且整個人很沒精打采,我其實穿自己衫好睇過穿校服。買了新衫也可迫不及待穿上學去,諗諗下都真是幾多好處,想想也不錯……當然,諗下幾不錯的,但事實呢?


不要旨意我的狗口能長出象牙,見過鬼都怕黑,何況我身邊一隻二隻的屎忽鬼。不必穿校服的好處不是必然的。我眼見不少同學只能穿校服,他們一旦穿回自己買的衫實是慘不忍睹。要不是變了臭飛就是很俗的尖沙咀Susie,有些則老了十歲。他們應該求神拜佛找份要穿制服的工作。


天天新款本來是不必穿校服的好處,但也是雙刃劍。哪來的衣服讓你穿天天新款?媽媽近日常取笑我未來的上課日子會有多麻煩尷尬。我的衣服數量不比任何一個同學少(可能一個半個啦),但如果要用來上課,不必一個月還是會重覆的。上月和貪靚的Miss傾計,我問她不重覆可以穿多久,她說三個月,比我觀察的半年為少。所以你明啦,日日要換衫款而盡量不返炒對貧困的我來說是災難來的。再說下去,沒有名牌也不會不是問題,即使我的自信心增值得幾快,都希望有時能有些造工設計一流的名牌上身的。


那天和做時裝的朋友食晏,我留意到他的羅馬涼鞋和灰格狗牙西褲都是今季大熱。對比我的女裝size RL polo shirt和白色oxford shoes alike的all star。他一手都是accessories,我則連手錶都不戴。實是不得不臉紅耳赤,我果然不是潮流型人。一直忘記了告訴你,我未來修讀的料目九成九是時裝,你話死未。


真是諗下都頭痛。我都是穿回校服算了。(講下啫,冇得我揀。)



圖7-8︰這就是Gucci今個春夏的灰格狗牙西褲和今年大秋的羅馬涼鞋。



圖︰9-10︰我的永恆舊款衫,女裝尺碼馬球衫和白色牛津all star。多麼的不時裝!


我的「校服」選擇


我並不是逃避問題的人,我還是會盤算未來上學日子的穿著。先說我一向選購衣物的準則,價錢和款式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質地和剪裁,最後才是潮流。例如今季大熱的涼鞋和短褲,因為這些款我是不能穿的,再興我再多錢都唔會買。穿在別人身上我則沒有問題。無款而且較便宜的馬球衫和T則買極都仲買,因為著得舒服。不過潮流的考慮正漸漸上升中,但始終不會太多。


我並不是幾千萬未開頭的富豪子弟,但也不想穿得太寒酸小家。所以我想像中最好是這樣的︰一季一個袋加兩對合時的鞋子。衣服大概夠一星期更換,有我喜歡而經典不過時的,也有些當季潮流。夏天長備一件開胸冷衫,因為我勁怕香港的冷氣。冬天不要大衣,寧可要長靴+長頸巾 / 半身斗蓬。因為我只希望做個簡樸而有啲咁多時裝味的書生,


用二分法來說,有些牌子的衫是較不宜作「校服」,名單如下︰Louis Vuitton、McQueen、Gucci、Dolce & Gabbana、JPG、Ann Dem.、D2、Rick Owens、Prada、Armani、Damir Doma、Dior Homme by KVA / HS以及上述各牌子的抄襲貓。比較適宜穿來上學的牌子如下︰Junya Watanabe、CdG、Ralph Lauren、YSL、Paul Smith、Burberry Prorsum、N(N)、Lanvin、DVN、Thom Browne、Westwood、Prada、Dior Homme by HS以及上述各牌子的抄襲貓,again。Prada和Hedi Slimane出現了兩次是因為她們是商業化得很好的時裝,百貨中百客,人人都找到屬於自己的好嘢。



圖11-14︰08 S/S的Junya Watanabe,有我喜歡的粉藍粉紅條子恤衫、舒服的吊腳褲、Preppy開胸冷衫、永恆的牛津皮鞋,既有經典也有七彩潮流,這就是夏天返學首選。



圖15-16︰Pierre Hardy和Repetto的皮鞋仔都是不穿涼鞋以外的上學選擇。但在香港只買到前者,顏色選擇也不多。



圖17-19︰秋冬返學服可散見於以往Dior Homme各季單品,半身斗蓬、長頸巾、黑色高筒靴,髮型和其餘的衫只須簡潔入時,型格自動歸位。



圖20-24︰以上全是我今年秋冬季喜歡的牌子,各有少許我喜歡的元素。分別是Prada、Lanvin、YSL、Number (N)ine和Gucci。


參考︰http://www.www.cpk.com.hk/http://www.style.com/http://www.polo.com/http://www.dontstayin.com/


©

2008年6月15日星期日

宿敵

老老實實,我愛好時裝多年,但從來未迷過模特兒。在天橋上行的那一大堆模特兒我也不認得多少個,有些樣子髮型自成一格的,有些紅到發紫日日見,這才讓我知道她們叫Gemma、Sasha和Coco。在雜誌名利界名成利就的Naomi、Gisele和Linda都絲毫沒有叫我留意。看!人家的超模是叫名就夠的了,從未須費氣力搬出祖傳姓氏。只出得幾個女娃杜鵑裴蓓又大呼中國超模,認真大鄉里,笑大人把口。至於男模,我更是一個名都醒唔起,可見我真的對模特兒沒興趣。


對於連愛民邨王太都識的用語fashion icon,或叫時裝偶像。若要我列表展示個人口味,對不起,哪怕也沒有一個半個是模特兒。我的時裝偶像是一些並不與時裝有密切關連的人,例如……


以我這模特兒盲所知,今年Agyness Deyn真算得上「Kate Moss第二」的名號了。舊年初聽我還覺得是人們冇嘢搵嘢講,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捕風捉影,見到有奶便是娘。但《iD》捧她上天和她的奇高曝光率等等跡象可見,真是已是向fashion icon的地位進發。Kate Moss好似有宿敵出現了。啊!「宿敵」 ── 一個我多麼沉迷的名詞。


Kate


姬摩絲88年14歲出道,今年34歲。廿年來幾百個封面和廣告,一年賺的是天文數字。Kate一紅就是廿年,後來也有不少人同樣以她的icon地位進發,但坦白說,SJP或者仿冒者施安娜‧美娜(Siena Miller)等女星的魅力加起來乘3倍都未夠她的勁。


多年來Kate又上又落,但最低都不過是06年吸毒新聞曝光後被稱為Cocaine Kate,其實已經好聽過中文媒體叫的畸魔,多麼刻薄。唉,這些吵鬧真多餘。第四季《靚太唔易做》裡面Eva Longoria扮演的Gabrielle有一集發現了租客藏有白粉,她老公不信,Gabrielle說︰「我在九十年代曾經是名模,我知道可卡因的樣子!」言下之意是時裝界年終無休地吸吸吸,吸毒當然不應該支持。可是,Kate真的十惡不赦嗎?只不過是鋒頭利害也不夠幸運而已。可怕是那些落井下可的媒體。


Alexander McQueen在她最難過之時穿口號汗衫來大聲疾呼︰「We Love You Kate」不夠半年,全部原來放棄Kate的大名牌又重新起用她,而且更多本來不曾用她的都加入。我都想修煉到這樣厚的面皮呢。Kate的戀人中有幾個比較著名,其一是尊尼特普,其二是Pete Doherty,其三是和Kate育有一女的Jefferson Hack。Jefferson Hack是我的時裝偶像之一,我沒怎麼看過他編的雜誌,但是他的個人衣著是我嚮往的。不是天天新款的,但次次出來都令人覺得他沒有專登襯,是臨出門才急急笠上衣服卻有別有一番洞天。說穿了,這也是Kate's Style吧。Jefferson Hack是真正的「Male Kate Moss」喔。


近月Kate的留海長髮是我覺得她留過最好的髮型,日間選擇是七十年代A Pants + 高踭鞋 / skinny jeans + 長boot,晚宴打扮是Balmain的rock chic和永遠的黑色踢死兔,手上拎的袋是YSL和Mulberry。今季擔大旗的名牌廣告有Donna Karan、Longchamp、YSL等。我最喜歡的是YSL廣告,看了真的是想買衫。今季是她和Topshop的合作最後一擊。唉,其實我想停筆的了,但原來她真的可以著書立說的人。她現在於Model's.com的Icons排名是冠軍,夠了!



圖1-2︰今季最佳廣告是YSL,Kate Moss完全演繹到現代女裝的簡約而精緻。拎邊個手袋,邊個就好賣,金色乞兒袋我都鍾意。



圖3-5︰Kate Moss前夫Jefferson Hack的扮相可以是rock、dandy和崩,或以上各種的混合,有份打造出Kate Moss神枱地位的他養眼有型。



圖6︰施安娜‧美娜說到底是翻版,始終是另一回事。各位,請尊重知識產權,不要支持老翻。


Aggy


Agyness Deyn出道三年,今年25歲(本人屬懶鬼,沒有查明其真確性),她當然是一出來就知是非池中物的人馬啦,但我真心說我沒有估到她真能紅到今時今日偶像級地位。不知她有否中文譯名,如果要我來譯,我會叫她艾堅妮絲‧癲!實在又堅又癲!不過大家喜歡暱稱她Aggy,親切到不得了。


Aggy的樣子(以女性計)算是長得不醜但也絕對不美,但沒有關係,通通都無損她騎呢但叫眾人興奮的個性和吸引力。兩年來雙腳行的巴黎米蘭天橋里數冠絕同期的同學,足以圍繞香港十次八次,雖不中亦不遠矣。幾乎個個騷都見她的影蹤,密食兼夾舖舖爆棚。而且她形象正面,喜歡女孩的女孩愛她像英俊美少年,喜歡女孩的男孩也沒有對她反感,有些還覺得她很可愛。開始時似是霎眼嬌的Aggy愈戰愈勇,實不能不叫一眾自命時裝潮流愛好者的人如我對她另眼相看。


今年五月號的《iD》雜誌以六個封面熱捧Agyness Deyn,全本雜誌內容也圍繞著她,彷彿正式宣佈她成為這一刻的天之嬌女/子。她做過快餐店職員、打碟的DJ、參加搖滾樂隊,做自己喜歡做的就是個性所在。很多香港青少年不知自己想做什麼,也不知應該要做什麼才開心快樂,結果整個社會了無清新感覺叫人婉惜。她現時於Models.com排Top 50的第七,這季的廣告繼續染指Burberry Prorsum及全新Burberry重點香水The Beat,真真正正的黃金組合。


至於打扮方面,她擁抱的是八十年代的punk、loud、androgyny。年青一代都愛她的咇呢叭啦嘈喧巴閉。我有特別留意到的是她的牛津皮鞋(oxford shoes)和白金毛短髮,後期的梅艷芳就有各個長度的白金男人頭。網友說她照跟癲小姐剪男人頭但沒有漂成白金髮。結果,她說像徐濠縈多過Aggy,我則認為像阿徐都好。另外,她以身作則穿上The House of Holland的slogan Tee使她和Henry Holland雙雙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以上各種,都是英國文化和80's時裝潮流,它們都回來了,誰是雞誰是蛋誰是英雄誰是時勢,冇所謂啦!



圖7︰Aggy的08 S/S Burberry Prorsum廣告,A字頭和B字頭的黃金組合。圖8︰補充一句,《不到今季,怎知春色如許?》提到我喜歡的Will Cameron就是圖8裡面左邊那個。80's真的回來了,你看他臉上的妝一如八十年代的David Sylvian。



圖9︰08 A/W的騷場前後台,癲小姐繼續憑藉她的青春活力發熱發亮。



圖10︰不再執潮流牛耳的《iD》封癲小姐為icon,你崇拜咗未?圖11︰今季要晉身超模行列,可到I.T.拎本《IT Post》。圖12︰蘇打綠主音青峰亦男亦女,我覺得都有點似 Agyness Deyn。


宿敵


廢話講夠了,以下才是重點。


之前我覺得將癲小姐與畸魔放在同一頁上來議論紛紛是多餘而且誇張的,但觀乎近月的種種跡象,Miss Deyn的功力和能耐真的到家了。於我而言,Kate  Moss雖然是壞女孩,但也因為她的不羈放浪,令時裝出現多種新的面目。她點石成金,平的貴的都穿得從容不迫,風流快活包到密不透風都仍然性感。簡單實惠就是Kate  Moss的style,我則最欣賞她的打不死。而Agyness Deyn我一直都沒大感覺,但是久而久之堅韌的她愈戰愈勇倒是令我嘖嘖稱奇的。她的七彩怪雞不是我杯茶,但她的牛津皮鞋和精神奕奕卻叫我括目相看。她有她的androgyny,但近日叫我驚喜的Tom Boy look則是春季日劇《最後的朋友》(Last Friends)裡面的上野樹里,可見男仔頭的女孩幾時都有市場。總而言之,Agyness Deyn的style已經與Kate's style的影響力不相伯仲。


人與人之間可以有很多種關係︰多於朋友少於戀人的親朋蜜友、相識多時晚晚傾天光但未曾見盧山面目的網友、爾虞我詐互相猜度的傾城之戀人。但,唯一叫我深深著迷的是瑜亮情結宿敵關係。因為兩個人各有千秋然後交手角力,互有勝負而對方可能在你最倒楣的一刻救了你,這種情節永遠那麼迷人。由前朝神壇的聖羅蘭與拉格斐到今朝最熱的姬摩絲與艾堅妮絲‧癲;由同樣是一代靚基的張國榮與陳百強到同樣是張愛玲信徒的亦舒與李碧華。他們各自做相似的事,但用截然不同的招式,每每扣人心弦又羅曼蒂克,像跳一場要置對手於死地的不孤獨探戈。


六月號的日本版《Vogue》把Kate Moss與Agyness Deyn的各式打扮進行大比拚,戰線由個人衣著蔓延至時裝廣告,甚至連其擁護者都比較一番,確實十分有趣。擁Kate派有我喜愛的Irina、Sarah Jessica Parker和Avril Lavigne,而擁Aggy派則有紅爆的Amy Winehouse、Gwen Stefani和Lily Allen。這場時裝影響力大賽還會演多久我不清楚,只願等看戲的人有福。


我曾經視某人為宿敵,因為有這樣的宿敵可以自抬身價,揆違兩年的那人今天狀況慘不忍睹讓我失望也唏噓。這麼說來,無敵真是最寂寞,我和任何人也是,應從速尋回命中宿敵,他/她雖然會使你失眠難耐,但也可鞭策你不斷進步。不知道在那天邊的另一方,誰個會那麼不爭氣視我這等不學無術而又好大喜功的懶人為宿敵呢?哈哈哈!



圖13-14︰六月號《Vogue Nippon》上演時裝界的「英國藍白衣合戰」,二十回出場之Kate vs 初出場之Aggy。



圖15︰另一些關於Supermodel。今篇講以模特兒的幌子講我的宿敵情結但凡夫俗子如我想發model夢,其一方法是穿一套自覺與別不同的衣服。因為自信心問題,我一直不喜歡在網誌裡拋頭露面,寫了兩年覺得放鬆不少才拋一拋,萬望原諒。(攝於08年6月6日中七謝師宴。)圖16︰這就是本人編輯的畢業同學錄。


參考︰www.style.comwww.i-dmagazine.comappledaily.atnext.com/及08年6月號《Vogue Nippon》與Belle小姐。


©

2008年6月9日星期一

Au Revoir, Monsieur Saint Laurent

對不起,親愛的聖羅蘭先生。我知道是有點遲,但是遲到比冇到好。


過去的一個月,我先放了幾天假,然後就開始編輯7S班的畢業同學錄。因此整整一個月都沒有寫過時裝博客。六月二日的早上聽到老先生的死訊,我並不驚訝,因為06年10月已聽聞您身體欠佳的消息了。唉!人人都逃不過的一關,反正他朝君體也相同,如今大解脫,亦無須太過悲傷。何況你要做的、該做的,都已經做了。


我今年二十歲,和YSL本人理應沒能發生任何關係。但我是個怪人,穿不了聖羅蘭的設計,都能夠自製關於YSL這三個字母的回憶。對!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


名牌就是名字就是名牌


早兩篇文章就提到YSL的名氣霸道迫人,如今亦以其名字作起點。什麼時間第一次聽見聖羅蘭 / YSL 這個名?大概是小學時看電視播某齣梁詠琪主演的電影。都忘了是不是女主角,她要到巴黎讀時裝設計,要去的那間就叫作類似「聖羅蘭時裝學院」,明顯是編劇杜撰的。那齣戲的其他一切我都忘了,唯獨是「聖羅蘭」這個亦男亦女的名字深刻我心。我覺得這名字中性,很可能是因為我認識另外叫羅蘭的,就只得一個演龍婆的羅蘭姐了。


很久之後我不知在哪裡認識「YSL」及cassandre logo,才知道YSL原來就是聖羅蘭。那時的YSL前名通常都會冠上「Tom Ford for」三個字,湯‧福特主理的聖羅蘭。所以我知道了YSL不是真的YSL本人做的,但並不知他本人是否在生。然後,我又發現「Tom Ford for YSL」還有下文--「rive gauche」,八掛的我翻閱法文字典,原來全名是由36粒水蛇春組合而成的「Tom Ford for Yves 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左岸的由湯‧福特主理的聖羅蘭」。名字就是名牌的道理當然顯然易見,但是當今世上能做到引人無限遐思而且有攝人氣勢的就只得Yves Saint Laurent,聖羅蘭。


Louis Vuitton一聽就知是法國中年麻甩佬,中譯路易威登倒是名乎其實,可以威到盡瞪眉凸眼。Chanel / 香奈兒一聽就知是女人名,沒了男女通吃兩家茶飯的特殊魅力。Comme des Garçons的名都好聽又有意思,但不是人名,沒有人氣就失去靈性了。本來祖師Christian Dior也和Yves Saint Laurent一樣有氣派有魅力,但近十年八載已經半身殘廢,變成只得Dior了。而且,你絕不會誤會YSL是別國的牌子,因為後面寫明rive gauche,不可能是泰吾士河或多瑙河或黃河的左岸,你一定知道是巴黎的塞納河左岸!而聖羅蘭代表的正是巴黎。


YSL完全體現張愛玲「成名要早」的理論,21歲就繼任Christian Dior掌舵人寶座。名字濃縮為三個字母然後在全世界家喻戶曉,1971年親身全裸上陣拍男性香水廣告,讓世人見識名字的威力,名牌的霸氣。



圖1︰名牌值錢是因為這塊label,因為牌子的英文就是label,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沒有它,你會用五位數字買一件外套?圖2︰像LV和Chanel一樣,YSL都有一個達至文化圖騰地位的logo,這位幸運兒甚至更有藝術地位。(圖為08 S/S YSL Cassandre logo長袖衫。)


YSL Family


讀心理學的舊同學說︰「Everyone is fundamentally alone.」嗯……我不盡同意。我明白任何人(精神上)都需要有一個可以完全獨處的安身立命之所,好讓自己搜索靈魂深處,直至一天不再害怕孤獨。如果不怕孤獨,人生還有什麼好怕呢?你看聖羅蘭本人多麼怕孤獨,否則為何私人生活如此萎靡?


先生他工作時當然不會幾十個友儕圍著他畫設計圖,但數十年來出現在公眾場合時,幾何是單打獨鬥的?Pierre Bergé幫不善營商的他打理生意,丹露為他作最佳演示人辦,Loulou de la Falaise作他繆思女神……這些當然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由此可見,人在孤獨過後,有時都需要他人欣賞,再反饋滋潤本身,才有進一步的提昇。道理上,人不應只是做了步驟一,就可達到效果一;步驟二,就達到效果二。人應該是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好才是。因此,孤獨有時熱鬧有時才是人應該有的生活吧。


這個聖羅蘭大家庭當然不只這些Betty Catroux、Nan Kempner、Paloma Picasso的老朋友老客人,還有Helmut Newton這些在事業上相互激發的,還有Carla Bruni、Naomi Campbell這些在天橋上的,還有……這才是現今最最最重要的一環。任何年過半百的人都一樣,他們一生認識了無數的朋友,年紀相差的幅度愈來愈大,於是有了一些對他們來說是小朋友的,但對大家來說,他們就已是大人物了。


早在他1999年退出成衣部門之時,他眼光獨到,挑選Hedi Slimane和Alber Elbaz作男女裝左右門神。雖然兩人都只能在YSL屋簷下短暫逗留三個季度,但之後發生的都是時裝史了。Alber Elbaz之後成了另一Parisian Chic班霸Lanvin的舵手,一季又一季地chic下去。Hedi Slimane之後則回歸Dior House。你沒看錯我沒寫錯,是「回歸」而非進駐。別忘記YSL是Dior唯一入室弟子,YSL門下的Slimane不是回歸Dior,是什麼?時裝是浪漫的非因為老脫離現實,而是在現實世界裡呈現戲劇化情節。


世界最後一位YSL family member是Stafano Pilati。他接手YSL後被大師接見,亦表示滿意他的作為。Stafano Pilati三年多來的成績我們有目共睹,連開始時不怎樣的男裝也漸入佳境。Tom Ford算什麼?他只是一個不稱職的外傭,只能短暫在時裝屋的小廚房裡作威作福,完全不理家庭傳統,客人家人很快就把他趕回老家了。至於老Karl,他像命中注定那討厭的中學二年級隔籬位的女同學,一輩子都在和你爭仔爭名,爭朋友爭地位,鬥到其中一方死的那天就會發覺沒了對手是多麼的悶,唉!



圖3-5︰數十年來他們都陪伴在聖羅蘭的左右︰Pierre Bergé、Loulou de la Falaise、Betty Catroux、Catherine Deneuve。



圖6-7︰Monsieur Saint Laurent親自揀的人。Alber Elbaz和Hedi Slimane一肥一瘦在離開YSL rive gauche後都分別成為巴黎男女裝的執牛耳者。



圖8︰YSL rive gauche by Hedi Slimane,可一不可再的有型。圖9︰Stafano Pilati主理的YSL完全能做到什麼是巴黎。


40 Years in Fashion


關於聖羅蘭本人的時裝貢獻,我會這樣看。


他作為couturier把ready-to-wear的概念帶到全世界,雖說時裝民主化是時代必然,但他就算不是第一個這樣做,但他都是最為以此昭著的大師。Haute Couture是美不勝收而且有藝術性,但究竟沒幾人能著到。因此高級成衣的出現就如抽水馬桶以前是慈禧太后才有得用的皇室恩物,但今日人人有份。也許這個比喻有點不夠高雅,但你明白我意思就ok啦。


大半個世紀以來,女性時裝都是由男性(基佬)設計。Coco Chanel本身就鬧過Christian Dior將她努力拋棄的束胸衣和傘裙架通通以New Look借屍還魂。但YSL作為一同志設計師,他的「Le Smoking」是絕對的革命性,讓現代女性可以穿上西服褲裝在大都會衝鋒陷陣,或換上裙裝來個錦衣夜行。我想起在兩年前我初寫時裝博客之時,就提起了告訴同學仔YSL讓女性穿西褲的事。不諳時裝的同學只是一盤冰水兜頭淋,反問我中國女子不是一直穿褲麼?那時我時裝見識是幼稚園中班(現在大概小學一年級,中間留左一年班),還一時語塞無法應對。


如今要再答同樣的問題,我只能說整個時裝文化建基於西方(更準確是歐洲),中國從來都不關事,而且在可見的將來都只會是消費者 / 製造者,而非創造者 / 鑑賞家。因此,中國人未曾參與這個遊戲,如今也只是某些中國人以為自己有份玩,更有些以為自己將會是未來的主宰,可悲。無論如何,Le Smoking是創先河的,即使後來被人將之與中產階級的保守腐朽掛鈎。


如果要數下去,以畫入衣、海軍服、狩獵裝、鴉片、俄國風情、非洲靈感、桃紅蝴蝶結、透視、方扣皮鞋……原來經典那麼多,他留下淘不盡的一口井,日後rendition亦會源源不絕地永遠出現。Merci beaucoup,聖羅蘭先生。



圖10-11︰1966年的Le Smoking,YSL把男裝帶到女性衣櫃,影響力無遠弗屆。2006年Hedi Slimane將女性化後的Le Smoking再度帶回男人衣櫃。一個來回整整四十年,時裝誠然浪漫。



圖12-13︰Miuccia Prada本身是聖羅蘭的擁護者之一,據說她今年秋冬男裝靈感就是來自YSL打理嘉芙蓮‧丹露行頭的《青樓紅杏》。對不起,我選了張沒戲服的圖片。


參考︰http://appledaily.atnext.comwww.style.comwww.nytimes.comwww.impaward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