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9日星期六

09 S/S Menswear Playback Part 3

內地《新視線》雜誌請川久保玲當客席編輯,內容有她伉儷及一眾擁護者的訪問(例如高橋盾和幾個游擊店隊長)、一輯秋冬男裝造型照和一堆CdG的平面設計。讀畢,百感交集。


Comme des Garçons在很多人心目中是神聖的、早在廿年前位列仙班,代表著反建制反傳統,憑藉冷酷面目叫人崇拜。在訪問中,川久保直接了當指自己是女商人,而CdG的核心價值則從來沒變。我心想︰天啊!她為什麼那麼趕客?又怎麼沒有變?


叫一眾勢利的幼小拜她的大概不會不是那種日式禪和憤世嫉俗吧?這樣答不啻是趕走那些天真地以為偶像視錢財如糞土的小粉絲。另外,如今CdG賺錢功夫令人目瞪口呆,但當初那些趕客爛衫又怎會純為錢而造?世事豈有不變,變幻才是永恆,難為她擘大眼講大話。


幸好,同時我也沾沾自喜因早知她是聰明的女商人,絕不會因為她顯現商人本色而氣憤拒絕CdG。說到底是時裝,何必太認真來對待,你也是,切勿因為我讚了你至憎的Gabbana而鬧我,因為那只是微不足道的時裝……


Dries Van Noten


睡衣時裝不是從來沒人造的,但就真的沒有人肯當成一回潮流地穿到街上去。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再美的睡衣都穿得人不似是時裝,而是讓人以為你真的穿了睡衣出街。


Dries Van Noten下一季的睡衣男裝與數年前Prada的樣子沒有太大的分別,講不上好到不得了,又唔算醜樣。從好的方面看,DVN也走出了幾季以來都是民族加游擊隊的路。其中我最喜愛的一件第三張圖的那件日式睡衣,能在無印找到類似的東西。我常常想,這麼時裝的東西怎麼冇人著出街?


我知了,會畀人誤會是壽司仔啊!



Bottega Venata


DVN造的是腰果花睡衣,Bottega Veneta則是條子睡衣。剪裁上的分別,BV比DVN一闊「衫」大,顏色也比較明亮瘋目。


於是我在想,設計師隊伍在工作時會想像衣服笠在舵手身上嗎?見過真人相的人都知,Van Noten是斯文型的比利時梁山伯,BV的Thomas Maier則比較魁梧的梁山泊身形。


其實是不會的,他們只會想像客仔的身形來裁衣服,買BV的男人都肚滿腸肥的吧。



Dolce & Gabbana


Dolce & Gabbana亦同樣造條子睡衣,但加上了中國龍圖騰在他們一貫都有造的晨褸浴袍之上。嗯……又是比平日的沒有那麼悶,但其實都仍然是悶。其餘只不過都是舊有的肉袍團。


至那對大眼鏡,我半夜行過廳中電視,重播劉志榮的《變色龍》,裡面的潘志文就是戴這種眼鏡,未戴過的一代的人就會當是潮物。講開又講,我好細個時睇潘志文已覺是古老演員,原來《變色龍》已是1978年的製作。



Kris Van Assche


睇完Van Assche自已的系列,好明顯看見他用了更多的力在Dior Homme。這原因很簡易,自己牌子來日方長,要編寫輝煌的一頁可以慢慢來。Dior Homme的那一頁要是有一子錯,LVMH馬上不必要他再為DH增訂任何章節,分分鐘連落注腳的機會都沒有。


衣服是白襯衫 + 闊長褲 + 白波鞋。好像在市面不怎麼流行,究竟為何?


看他在兩個牌子的表現,KVA仍大有可為。



Yves Saint Laurent


Stefano Pilati的YSL男裝愈來愈精彩,09 S/S的新裝沒有之前秋冬那些靚而乾淨的鮮色,換上的是比較低調沉實的米白卡其色,沒有更好睇,但有更易穿。


難得的是Pilati不單在女裝上不繼推陳出新,連一向難多花臣的男裝都如此用心。這些衣服任何60歲以上的男人都會著得好,何必要幫襯老餅的阿曼尼。真的,如果有一天係肯穿阿曼尼,表示你身心皆老了。


我的最愛是中間那件金絲虧佬冷衫,低調的金色不是人人都識做。正如有料的人能舉重若輕,欣賞低調的藝術。



Gucci


什麼人才應該高調?十零廿歲有著皮光肉滑的胴體、吹彈得破的剝殼雞蛋皮膚、柔滑順直秀髮的就應該。沒有害怕別人視線的理由,只有慌死你睇佢唔到的熱血少年,請去幫襯Gucci。


那些彩繪鮮花、那些窄身粉色衫,一切都是為十幾二十的男仔而設。你發覺自己有齊上述的青春條件,但是愁悶沒有錢買古馳?不難的,找個糖心媽咪就得囉!社會已經進步,男女平等,笑貧不笑娼。


至於我,一來沒有青春,二來沒有錢,三來……



Junya Watanabe


09 S/S的Junya Watanabe又在重蹈覆轍,我也不想諷刺他。因為我仍然覺得這些衣服是Polo的進化,而又有其奇趣之處。至少,他的衣服是著得出街的。而不是John Galliano那些得個睇同擘大個口得個窿,仲想鬧佢浪費資源都出唔到聲。


衣服的介紹請refer to之前講校服那篇東東,因為連續三季都無大變化。



P. S. 不知為何,這次寫得極慢。居然在完成的一刻看到報紙,原來今日eYe Junya Watanabe Man在中環開門大吉。渡邊睇上去挺老實,亦誠然老實過師父,他形容廿年時裝生涯「好大改變」。新貨方面,一件乘Brook Brothers恤衫5100蚊、一條501賣11600蚊、一件西裝褸27500蚊!唯一想買同買得起的是卡其褲,盛惠3150蚊,what a wonderful world!


參考︰www.style.com


(The end.)


©

2008年7月10日星期四

09 S/S Menswear Playback Part 2

兩輯合共十八隻VCD的《輪流傳》在有時間睇一集沒時間停半年的情況下終於看完了。裡面常常提到五十年代的工展會,社會風氣很支持本地品牌,耀人恤、紅A、雙妹嘜比比皆是。外國名牌也不是不買,女主角媽媽去連卡佛買蓮娜‧莉茲(Nina Ricci)香水送禮,可謂華洋雜處共冶一爐。我多麼嚮往那個年代,多元而純粹,人人都不同,人人都單純。


有人問為什麼香港人不支持本地創作/品牌。我會這樣看,國際名牌的水平是國際級的,沒有理由堅拒,而土炮名牌,如果質素足以引以自豪,也從來沒有不買的道理。當然,Kitterick和izzue的重點並非本土特色,而以本土特色作招徠的G.O.D.和上海灘,坦白說,前者尚有可為,後者尚待改進。


其實香港青年的創意不會差,畢竟面對世界,可以接收全世界各類生活靈感,一葉堂的書和雜誌供應源源不絕,講氣氛歷史,未被胡亂重建舊區亦具不少。理工時裝畢業生寄給外國名牌的習作在被拒絕之後遭名牌盜用,香港設計師水平可見一斑。這周且看外國品牌如何國際化。


Gaspard Yurkievich


巴黎是時裝之都,所謂「國際化」就是要打入巴黎而風行全球。Gaspard Yurkievich雖是巴黎人,但他尚屬後生一代。他98年得了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ANDAM)的比賽,然後拿著獎金創業開騷。


他來季以Chanel的無領積克作靈感放諸男裝,黑白灰和雙色皮鞋亦跟足香奈兒,相反真正的Chanel男裝都沒有這麼用力。設計適合二十代至四十頭,青春氣息十足,比不少大名牌還有趣。


Gaspard Yurkievich是靠獎金創業,發展至今已有十年。香港沒有太多設計比賽來支持本地學生,有種植的土壤也要有陽光的滋養,更著名的支持新秀計劃是美國Vogue及CFDA,值得香港借鏡。



Number (N)ine


名曰9號的宮下貴裕到巴黎發展已有四年,不能算季季驚天動地,但總算平平安安。這個秋冬有時裝化的美式拉夫羅蘭再造,下一季則是向Brian Jones上香,另一宮下貴裕定時上香的是Kurt Cobain。


講起Kurt Cobain,插入一則題外話,我喜歡時裝,但也同時喜歡整體的流行文化。喜歡打扮而只懂看看雜誌must buy的人靚極都有限。因此,不怎聽搖滾樂的我為著知道Kurt Cobain這個人就去看吉士雲遜的《最後的日子》(Last Days)。電影加上Kurt Cobain的演唱會讓我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後生仔將他奉若神明。就是這樣,幾年來我欣賞了我本來未必欣賞會到的電影、文字、音樂,時裝替我打開了眼界,一個廣闊而精彩的世界,而不是一班三十人的幼稚生。


09 S/S的Number (N)ine其實比較像Anna Sui幫Brian Jones裝身。男模一個個頭頂各色Brian Jones招牌Bob假髮,穿些舊的絲絨、流蘇、蕾絲。個人認為是宮下的破格作,因為是他少見的嬌艷姣妖,特別留意那些絲襪仔。一向買開Number (N)ine的客仔看見這系列,其實都幾煩。


若針對考究這好算是日本時裝的人,我想是不必了,我想告訴你的是國際化不過是這樣罷。不是每每都要改造和服或解構爛衫的,再純以那些作招徠,難以生存啊。



Ann Demeulemeester


上回提到明年春夏之第一大潮流是睡衣,Ann Dem.就是其中之一。向來必備的條子,此回加上波點,換了柔和的米白色,一個pajama collection就出來了。


Ann Demeulemeester是比利時設計師,雖然看了那麼多年之後的你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但至少大家仍然叫她比利時設計師。要是說香港設計的創意不足,我想其中也因為缺了博物館,歐洲的博物館文化使普通人都很有文化修養,香港沒有這些水份和營養,於是如何創出香港特色?



Veronique Branquinho


方才說盜用了香港畢業生設計的就是Veronique Branquinho了。男裝窄短褲裡再加leggings的設計寄給她後,她說很喜歡,於是,在下一季的新裝裡就出現了。我並非想在這月旦Veronique Branquinho抄襲,抄襲在世界日日發生,怕人抄嗎?有兩條路,造出人家抄不到的,或者更快造另一件作品。


我真正想說的,是大家有時是在買了穿了之後也未必知道,原來身上穿的都是香港設計,只不過有了國際的包裝。所以,我從來不小覷本地創作。問題是政府根本從來都不重視。



Ute Ploier


女設計師Ute Ploier生於奧地利的Linz,畢業於盛孖田,如今工作室設立於奧地利維也納。風格是界乎於Raf Simons與Hedi Slimane之間的實用時裝。線條簡單利落,但也未到成熟境界。


請細心留意那副大方框眼鏡,十分有趣,也是香港人的設計。我個人喜歡那件藍白screnning print T恤。


Ute Ploier從前在Viktor & Rolf、Raf Simons學過師,如果政府能支持本地設計師到外地學師,這才能提昇水平。七、八十年代的羅文梅艷芳就都到過日本深造,羅文比美川憲一早二十年著孔雀開屏裝畀八人大橋抬出來唱《心裡有個謎》,但有趣的是美川憲一比Prada的早三十年穿黑色孔雀西裝。這些有機會再另文細述。


真諷刺,今年山本耀司在故宮拍賣show piece來資助中國時裝學生到歐洲學習。不知一天到晚強調創意產業的香港政府又做了什麼?



Juun J.


討論大名牌作品是一樣不能不做,但也怎麼好做的事。一天到晚歌功頌德︰Gucci啊!Comme des Garçons啊!Chanel啊!Amazing!這有點當局者迷的況味,甚至,你不是業界人士,只是被名氣所恐嚇而在癡人說夢而已。


因此我一直在找機會寫一些未被大眾認識的品牌,例如這個Juun J.。我只道他是韓國男設計師,在巴黎開騷幾季。作品並非語不驚人誓不休那種,而是在傳統服裝上增刪潤飾,你看他不過是將trench coat的袖手拿去罷。我最喜歡是他今年秋冬的trench coat x cape,型到呢~


且看一向時裝絕緣的韓國,近年發展其實未必差得過他們的演藝界(但其實我又未見過紮根韓國,會造現代大長今時裝的設計)。遲早幾年,韓國有可能成為巴西和馬德里、印度的新德里之後又一個新興時裝城市。香港,像留班二十年的小學生,只能怪自己不爭氣。



參考︰www.style.com


(To be continued...)


©

2008年7月4日星期五

09 S/S Menswear Playback Part 1

以前我寫這些時裝周的時候,題目是「零九春夏男裝報告」。停寫一年這些之後,愈想愈不對路。報什麼告,好似學校交功課一樣。早已決心為舊酒換上新瓶,但用什麼名才好?


原來叫「report」,其實不盡不實,report有報導的意思。我又不是在fashion show完結後二十四小時之內作出來,怎能叫report?叫「review」也不好,我不是時裝評論員,而且也沒有研討精神,絕非專業,沒有資格叫胡天胡地的劣文做review。我喜歡山口百惠的一首名曲叫《Playback Part 2》,「playback」這個字有錄放之意,正如我遲來的時裝騷雜文。在所有騷完結之後才作出調侃總結。因此改名為Menswear Playback就合情合理了。


Alexander McQueen


有睇過我以前如何寫fashion show的人就會知,這些文的確是令人眼冤的。寫的目的純粹是作者聊以自慰,請不必因為你心愛的設計師被彈而生氣,並不值得。況且時裝是主觀的,請尊重每個人的言論自由,我只是上網者,不是那些相信民粹主義的網民。


阿歷山大‧麥昆是一種中國本土出唔到的設計師,因為他一向做的都是不切實際的。中國人非常講求實用,非實用的事物在中國一向得不到尊重。例如女性歌者,外國叫「diva」的在我們的社會長久以來都是叫「歌女」。亦因為這種對夢幻不重視,所以中國沒有阿歷山大。


來季他的男裝用了很多向來愛用的肉色,有點妖,有點似MM。他在誇張男體肌肉線條的同時加上了他獨有的華麗與惡狠。其實整個巴黎米蘭男裝周都很悶,年復年季復季地翻炒,只不過麥昆算叫做炒得好一點的冷飯罷。



Raf Simons


來季第一大潮流是睡衣(另文詳談),Raf Simons並沒有死跟。他將傳統的禮服大刀闊斧剪去了袖子,長西褲照樣cut去一大截,是少有令我覺得有型的短衫褲。


Gucci和LV以往一向在春夏季都喜歡推出這些超短褲,但我只覺得是styling令人覺得那是美得不可不穿的。Raf Simons則很不同,是進步的現代時裝,而非襯款襯得好靚的衫。實際的男裝一件頭他有,不實際的金屬珠仔背心他也有。悶的時裝周雖然令人氣餒,但細心來看,還是有值得看的騷。



Prada


Miuccia Prada說自己是聖羅蘭擁躉,我覺得她也是Helmut Lang的fan。迷到一個地步將整個對象買回家裡,最後一如那些養不來的寵物,結果兩敗。兩敗是否必然俱傷?其實未必,Prada將Helmut Lang買了後就可名正言順掏心掏肺地往archive裡挖。近年不少的Prada都有Helmut Lang的影子。


09 S/S最明顯不過的必是那件吊帶積克,那是HL的經典中之經典。穿在男模身上,好看得很。而且,Miuccia用上新研物料,使衣服的質素更進一步。觸目作品還有超長的馬球恤,有點似Miu Miu女裝的迷你裙和超短褲。金魚黃色的膠褸好看是好看,可是舒適度成一大疑問。會不會太硬?會不會太焗?但來季作品總算實際,因為秋冬作美則美矣,但玩味太甚,難著難著。



Comme des Garçons


麥昆炒冷飯,川久保玲又何嘗不是冷飯菜汁女皇?但是,她的冷飯有時可以好好食,有時也可以好難食。以09 S/S男裝來說,不過不失啦。男裝裙,好看是好看,但如果不是在巴黎穿,難度太高。


黑色、dot柄、男裙,一如川久保冷飯裡的炒蛋、蝦仁和蔥花,是代表她的。我也不會介意她又做這些,因為看了那麼多年仍然那麼好看。要說比較平衝可取的,就是第一張圖那條似裙的褲,較易穿。


當然,Comme des Garçons這次時裝騷最多人提的不是衫,衫有什麼好談?Crossover的終極︰LV x CdG大概是最amusing的吧。聽完也估不到會否出現像個救護背包的monogram袋,總之不要像街上那些穿PLAY心心T加LV手袋的就已劏雞還神了。



Lanvin


Lanvin在沒有太多強勁對手的情況之下成為09 S/S的三甲。這樣說好似對肥仔艾巴和高瘦的魯卡斯‧俄山迭華他倆不起,但事實來季Lavin不算是他們最好的,但已經勝過大部份牌子。


看上去覺得靚的的牌子不是沒有,而是像Lanvin這樣表面不錯而原來用了那麼多心機在物料上的研究的實在不多。即使來季他們造一些我比較沒興趣的款式,例如大風褸,我都會有興趣去了解裡面落了什麼「龍了」。


佳作是反光的絲質西裝和釘珠T恤,去看看detail或實物,你就知Lanvin的釘珠T恤同Cavalli的釘珠有什麼不同了。而那些騾布衣物,我沒估錯的話可能是和Acne的合作,亦算不俗。



Dior Homme


剛才寫到三甲,沒錯的,Dior Homme來季坐亞望冠。KVA用了三季似乎已經捉到DH的命脈,劃出現代男裝的新方向。不再是一味的極瘦,不是秋冬的極闊,而是一種年輕、簡潔、有型而現代化的。秋冬那些用力過度的老氣在新作裡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光鮮亮麗、有點妖有點姣但不具攻擊性。


這就是讓人真正想買想穿的衣服,而不是只能夠半夜穿在鏡子前自個兒驚鴻一瞥的時裝。從細節上看,過度有型的太陽鏡似足我副safety goggles 。有次媽媽見到我副safety goggles問我買了幾錢,她以為又是名牌太陽鏡,激到我。個人最愛當然是鑲寶石金色珠片窄褲,售價應該夠訂閱英美法日版《Vogue》七年左右。


為了提醒你Dior是一間Couture House,Kris Van Assche在皮積克上用了打摺的超凡手工,非常美麗。一向熱賣的波鞋也回復高水平,這兩季的確醜了。Hot pink和金色的風褸必是來年各大雜誌必影之作,用上更多彩色的DH不會不精彩。至於DH行騷少見的手袋,老老實實有待改進。值得一提的是DH八年來首度用上了黃種人的男model,其實一早應該,中港日最多DH fans。



Givenchy


等了三年,終於等到Ricardo Tisci的Givenchy男裝了。由零五年起,Ricardo Tisci繼承Givenchy後,便一直十分欣賞他的創作,不再只懂得翻炒柯德莉夏萍的幾個經典形象。他做的Givenchy未必是最忠於原著的,但一定是現今時裝界最有型而不騎呢的,你看MMM有時型到走火入魔就知。為什麼不忠於原著但摩登有型而且受歡迎?因為幕後有Carine姐指手劃腳囉。


想得我腸兒寸斷,望得我眼兒欲穿之後,Ricardo Tisci果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用了三年來Givenchy女裝最熱的元素來小試牛刀,近的有Maggie Cheung都穿的鐵圈衫,改為男裝的遊擊隊圍巾;遠的有蕾絲條子恤衫,改為男版的更絕──桃紅蕾色肉色恤衫。各類皮短褲和透視恤有Tisci獨特的歌德風格。


Tisci用了我喜歡的肉色、桃紅和黑,風格妖得來剪裁傾向肌肉大隻佬,因此競爭對手由Dior Homme轉變為John Galliano。Tisci造冬裝的水準一向較春夏為高,所以我覺得他下一季必能改善,更為完美。因為更新鮮的關係,Givenchy略勝Dior Homme一籌。



參考︰www.style.com


(To be continu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