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輯合共十八隻VCD的《輪流傳》在有時間睇一集沒時間停半年的情況下終於看完了。裡面常常提到五十年代的工展會,社會風氣很支持本地品牌,耀人恤、紅A、雙妹嘜比比皆是。外國名牌也不是不買,女主角媽媽去連卡佛買蓮娜‧莉茲(Nina Ricci)香水送禮,可謂華洋雜處共冶一爐。我多麼嚮往那個年代,多元而純粹,人人都不同,人人都單純。
有人問為什麼香港人不支持本地創作/品牌。我會這樣看,國際名牌的水平是國際級的,沒有理由堅拒,而土炮名牌,如果質素足以引以自豪,也從來沒有不買的道理。當然,Kitterick和izzue的重點並非本土特色,而以本土特色作招徠的G.O.D.和上海灘,坦白說,前者尚有可為,後者尚待改進。
其實香港青年的創意不會差,畢竟面對世界,可以接收全世界各類生活靈感,一葉堂的書和雜誌供應源源不絕,講氣氛歷史,未被胡亂重建舊區亦具不少。理工時裝畢業生寄給外國名牌的習作在被拒絕之後遭名牌盜用,香港設計師水平可見一斑。這周且看外國品牌如何國際化。
Gaspard Yurkievich
巴黎是時裝之都,所謂「國際化」就是要打入巴黎而風行全球。Gaspard Yurkievich雖是巴黎人,但他尚屬後生一代。他98年得了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ANDAM)的比賽,然後拿著獎金創業開騷。
他來季以Chanel的無領積克作靈感放諸男裝,黑白灰和雙色皮鞋亦跟足香奈兒,相反真正的Chanel男裝都沒有這麼用力。設計適合二十代至四十頭,青春氣息十足,比不少大名牌還有趣。
Gaspard Yurkievich是靠獎金創業,發展至今已有十年。香港沒有太多設計比賽來支持本地學生,有種植的土壤也要有陽光的滋養,更著名的支持新秀計劃是美國Vogue及CFDA,值得香港借鏡。
Number (N)ine
名曰9號的宮下貴裕到巴黎發展已有四年,不能算季季驚天動地,但總算平平安安。這個秋冬有時裝化的美式拉夫羅蘭再造,下一季則是向Brian Jones上香,另一宮下貴裕定時上香的是Kurt Cobain。
講起Kurt Cobain,插入一則題外話,我喜歡時裝,但也同時喜歡整體的流行文化。喜歡打扮而只懂看看雜誌must buy的人靚極都有限。因此,不怎聽搖滾樂的我為著知道Kurt Cobain這個人就去看吉士雲遜的《最後的日子》(Last Days)。電影加上Kurt Cobain的演唱會讓我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後生仔將他奉若神明。就是這樣,幾年來我欣賞了我本來未必欣賞會到的電影、文字、音樂,時裝替我打開了眼界,一個廣闊而精彩的世界,而不是一班三十人的幼稚生。
09 S/S的Number (N)ine其實比較像Anna Sui幫Brian Jones裝身。男模一個個頭頂各色Brian Jones招牌Bob假髮,穿些舊的絲絨、流蘇、蕾絲。個人認為是宮下的破格作,因為是他少見的嬌艷姣妖,特別留意那些絲襪仔。一向買開Number (N)ine的客仔看見這系列,其實都幾煩。
若針對考究這好算是日本時裝的人,我想是不必了,我想告訴你的是國際化不過是這樣罷。不是每每都要改造和服或解構爛衫的,再純以那些作招徠,難以生存啊。
Ann Demeulemeester
上回提到明年春夏之第一大潮流是睡衣,Ann Dem.就是其中之一。向來必備的條子,此回加上波點,換了柔和的米白色,一個pajama collection就出來了。
Ann Demeulemeester是比利時設計師,雖然看了那麼多年之後的你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但至少大家仍然叫她比利時設計師。要是說香港設計的創意不足,我想其中也因為缺了博物館,歐洲的博物館文化使普通人都很有文化修養,香港沒有這些水份和營養,於是如何創出香港特色?
Veronique Branquinho
方才說盜用了香港畢業生設計的就是Veronique Branquinho了。男裝窄短褲裡再加leggings的設計寄給她後,她說很喜歡,於是,在下一季的新裝裡就出現了。我並非想在這月旦Veronique Branquinho抄襲,抄襲在世界日日發生,怕人抄嗎?有兩條路,造出人家抄不到的,或者更快造另一件作品。
我真正想說的,是大家有時是在買了穿了之後也未必知道,原來身上穿的都是香港設計,只不過有了國際的包裝。所以,我從來不小覷本地創作。問題是政府根本從來都不重視。
Ute Ploier
女設計師Ute Ploier生於奧地利的Linz,畢業於盛孖田,如今工作室設立於奧地利維也納。風格是界乎於Raf Simons與Hedi Slimane之間的實用時裝。線條簡單利落,但也未到成熟境界。
請細心留意那副大方框眼鏡,十分有趣,也是香港人的設計。我個人喜歡那件藍白screnning print T恤。
Ute Ploier從前在Viktor & Rolf、Raf Simons學過師,如果政府能支持本地設計師到外地學師,這才能提昇水平。七、八十年代的羅文梅艷芳就都到過日本深造,羅文比美川憲一早二十年著孔雀開屏裝畀八人大橋抬出來唱《心裡有個謎》,但有趣的是美川憲一比Prada的早三十年穿黑色孔雀西裝。這些有機會再另文細述。
真諷刺,今年山本耀司在故宮拍賣show piece來資助中國時裝學生到歐洲學習。不知一天到晚強調創意產業的香港政府又做了什麼?
Juun J.
討論大名牌作品是一樣不能不做,但也怎麼好做的事。一天到晚歌功頌德︰Gucci啊!Comme des Garçons啊!Chanel啊!Amazing!這有點當局者迷的況味,甚至,你不是業界人士,只是被名氣所恐嚇而在癡人說夢而已。
因此我一直在找機會寫一些未被大眾認識的品牌,例如這個Juun J.。我只道他是韓國男設計師,在巴黎開騷幾季。作品並非語不驚人誓不休那種,而是在傳統服裝上增刪潤飾,你看他不過是將trench coat的袖手拿去罷。我最喜歡是他今年秋冬的trench coat x cape,型到呢~
且看一向時裝絕緣的韓國,近年發展其實未必差得過他們的演藝界(但其實我又未見過紮根韓國,會造現代大長今時裝的設計)。遲早幾年,韓國有可能成為巴西和馬德里、印度的新德里之後又一個新興時裝城市。香港,像留班二十年的小學生,只能怪自己不爭氣。
(To be continu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