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7日星期六

中國時尚2009

去年是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國內媒體紛紛為這三十個春秋的翻天覆地改變作出檢視,在校讀了一份內地報章副刊以過去三十年中國時尚為主軸的大長文,固然感到身為港燦不了解祖國的時裝國情而愧疚,但同時亦認為國內的時尚發展或許比已經成熟但不前進的香港會更有趣。


2006年時寫過一篇《中國時尚》,如今連我最喜歡的港產喜劇《家有喜事》都要拍2009版,看來也不得不湊熱鬧來篇《中國時尚2009》了!


Fashion Icon


我向來都不覺得中國內地有fashion icon時裝偶像,還笑說他們可以參考宋祖英、李小琳的打扮。其實不然,fashion icon只是一個凡夫俗子給予的框架,可以是傳媒夾手夾口吹捧出來的,也可以是閣下關起門在神枱供奉的。我的時裝偶像名單可以有大路的木村拓哉,也可以是你聽都未聽過的水前寺清子。原來中國的fashion icons數起來都有一份不短的名單,第一就是靳羽西,也許只識SK-II姊妹的蜜絲佛陀或春風拂檻的露華濃的港女未聽過這一號的人物,但自小逛「友誼商店」和「廣州百貨」的我就對羽西這個化妝品牌印象很深。也許是那時的它們的招牌很「面白」,那麼有趣,到後來才知道此白面女人羽西姓靳,原來同時是中國第一代時裝設計師(和中國導演一樣,我唔識點分第幾代),她的style就是將化妝牌子的紅與白溶入打扮,永遠白面紅衫。


另一我認得的名字是馬可,香港潮人應該會聽過她的品牌「無用」打入巴黎的故事。我自問對她的認識不深,只知她造很多概念性的衣服。原來她很低調神秘,絕少開大騷和接受記者採訪,原來她不是馬可是「罵治」。我記得去年有人提出馬可打入巴黎是否表示中國的時裝已經走上國際的T台,個人看法認為是歐洲人獵奇心態居多,但獵奇也可以是好事,起碼勾引了你埋來,能否有下文就再看你的修為。名模方面有呂燕,多年前看見她為Dior行騷,只覺得怪人襯怪衫,報章說她顛倒了人們的傳統美麗觀念,我看還差很遠。倒是她因為「寒背」而參加模特兒培訓班又咁橋畀佢簽到個法國經理人令我覺得這些都是命運,「寒背」這麼負面都可以令她成為中國第一名模,因此切勿judge目下的逆境一定是壞。


其他還有許多時裝界人士,但我納罕那位Couture lady Madame Song怎麼沒有現身該文。連這顆明珠都遺留未免太過唔識寶了吧?我口中的遺珠Madame Song中文名叫宋懷桂,改革開放之後第二年居住法國的她飛到北京為Pierre Cardin首個中國時裝騷主持大局,幫手「卡士亭」的香港人有楊凡和鄧小宇。除了皮爾卡丹,她的老友還有阿倫狄龍和劉曉慶。由巴黎而來的春風吹度山海關,這麼輝煌的一次怎麼不會在中國的時裝史上記上一筆?皮爾卡丹有段時間曾經有錢到收購了美心餐廳(此Maxim's當然不同彼快餐店,這是和春天百貨齊名的巴黎名物,也有米芝蓮那幾類星),Madame Song就把美心餐廳引入中國,並且在周不時call齊人馬開show!你冇睇錯,是一件件當時至潮的皮爾卡丹由巴黎空運到北京,只要你入去食餐便飯就可以順便欣賞現場model演繹了。如今再看,這不啻是一種劃時代的創舉,香港的Madame Ma創立Joyce教識了一整代香港女人穿衣,北京的Madame Song以另一種的招數為首都女性引入時尚文化教育,看來絕招的確是同途異路!



圖1︰要是你問中國人為什麼不可以視Kate Moss作Fashion icon,可以,但當然西方人氣質與東方人大亦大有不同。我的獨家icon是日本任劍輝--水前寺清子,我想像她那樣俏皮可愛。



圖2-3︰羽西本人,化妝品廣告用名模杜鵑,近年有類似SK-II神仙水的產品。



圖4-5︰馬可本人,遠征的巴黎作品,有點《秦俑》的味道。



圖6︰呂燕,今天比較多圖,因為朋友說都未聽過這堆名字。圖7︰其實近年中國出了一個有點cult的fashion icon叫Terrence Koh,在《Purple Fashion》很吃得開,連卡佛都找他拍catalogue,但相內的兩人只令我倒胃口。



圖8︰左1江澤民,右1為皮爾卡丹,右2就是宋懷桂。圖9︰Madame Song其實很有氣質。



圖10︰馬太教識了一整代香港女人穿衣,她與川久保玲。


Fashion Item


該份報章除了扮姜子牙大玩時裝封神榜外,另一部份是按年代檢閱流行時款的fashion item。你以為如今大量反日憤青,日本潮流就從未在大陸風行?錯了,毛澤東的孩子接受外國文化的第一波就是隨著日劇《赤的疑惑》(內地譯名《血疑》)播放,全國的日曆封面由雷鋒轉為山口百惠,另一名劇《排球女將》則令滿街都是幸子衫、幸子頭。


在早期逢穿喇叭褲者必為流氓,而西裝則在共產黨的第十三次代表大會裡首次有常委取西裝而棄中山裝/軍裝。所謂中國的改革開放,某程度上最著名的口號就是「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那麼先富起來的的那一部份人最喜歡買的是什麼item?只不過是金勞,但最近大陸人托家母查詢的名錶已經是萬國牌了,聽不明萬國牌吧?我聽到都一頭霧水,IWC是也。


有一個女裝髮型,在大陸堪稱經典中之經典,樣子是徐小鳳80年代常吹的那個高陰立體微卷長髮。但我一不知那髮型還有名堂,原來叫「雞窩頭」,雞窩落在抵死的廣東人口中卻變成了「雞竇」。然後更有趣,大字標題「90年代,我們開始時髦」Wow,時髦,一個多麼不時髦的term。


90年代大熱的是︰文化衫、安利芳、雅芳、板仔衫、松糕鞋、大哥大與郭富城《對你愛不完》的中界髮型,總結而言都是肉麻但有趣。到2000年左右開始就和主流世界一樣,一切以金錢為依歸的橙色物質時代來臨(橙色之後應該是New Age的綠色)。2005年中國版《Vogue》(及後大量潮流雜誌)出現和杜鵑等等名模崛起都象徵中國時尚迅雷不及掩耳地發展。但我覺得全文的highlight是一位90後(wow,199x年出世,我仲想唔認老?)撰稿人的一句「非主流才是當今的主流」。中國時尚似乎比香港更找對了方向。



圖10︰山口百惠的《赤的疑惑》在中國大陸的影響遠較本土強勁,至今仍在全國電視台不斷重播。年輕的你,飾演百惠父親那位就是《我Miss係大佬》裡仲間由紀惠的外公。圖11︰《排球女將》的幸子頭。



圖13-14︰我從來都未試過覺得中山裝唔潮,不就是同志們的Chanel jacket嗎?



圖15-16︰徐小鳳的雞窩頭,其實到今時今日都大把中女吹。郭富城《對你愛不完》,說起來香港果然還是對中國時尚出過一分力。



圖17︰《Too》內地的年青人獨立雜誌,內容麻麻但製作認真和有野心,路是走對的。

2009年1月3日星期六

不思議丹寧

市道低迷,連我這種自命時裝愛好者都沒有心機在互聯網這無際的大海寫下去。說到底不是什麼潮人,被真正潮人恥笑門外漢班門弄斧的可能性其實很高,但人到無恥品也自高,為了讓大家在這種苦日子涯下去,還是值得走出來讓大家笑,因為不笑可能就要哭了。


正因為生活不易過,大家才更應該用心打扮。咦?這種口吻不是又在鼓勵大眾消費嗎?不是說這在的後生仔只懂買買買,卻沒有內涵修養又或者人云亦云嗎?嗯。這裡有太多問題了,逐個解。


買,是應該買的。我都買(不是很多)。消費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其中也有高低之分,買得到和買得好……blah blah blah。內涵修養是個人問題,和購物無關,人云亦云之題也早已另文詳述。


那麼今天說什麼?當然是看看這個春夏有什麼曇花現一現。


的布料


題充題︰牛仔布是最 的布料。我都攤開對手唔識答。在地鐵車廂裡,我最喜歡看一排六個座位上的人穿著什麼褲。答案十有八九次都是牛仔褲,而製造牛仔褲的denim/牛仔布/騾布/丹寧布就自然會是最廣受使用的布料。好,今次的重點並不是人們用來襯一切可襯上衣的牛仔褲,而是那塊又硬又粗的藍色斜紋布。(不要抽掅我,我知道丹寧不一定是藍色。)


先講講什麼是denim,以防萬一你不知道你買了近百條牛仔褲都不知它們用什麼造。所謂denim就是一塊以3:1比例穿梭的斜紋布(如圖1所示。)雖然你在街上買到所有的騾布衣物幾乎都是100% cotton的,但其實用65% cotton / 35% polyester製的騾布其實有更佳的performance,例如防皺和企身。但問題是︰誰要不會皺牛仔衫褲?而染牛仔布的靛青染料(indigo dye)也非常之容易甩色的染料,但正因為它易甩色,牛仔布才會有如黃山雲海或瑞士雪山或澳洲肥牛般的絕世洗水效果。為什麼可以容許發生這些「明明是錯的對」?因為這裡是時裝界嘛。


講到尾,丹寧究竟是最??的布料呢?



圖1︰3/1 Z-twill denim fabric點陣圖,請想像打交叉的格仔是經線(warp)疊在緯線(weft)之上,空格就緯線疊在經線上,就織成斜紋布。圖2︰3/1 Z-twill denim fabric實物圖,反轉來看,斜紋變成了S形(S向右斜,Z向左斜)。


介乎陰陽兩界的丹寧


究竟denim是算fashion定唔算fashion?方才己經開宗明義,在地鐵車廂內一行都是牛仔褲。但問題土瓜灣街市放在咸魚海味和元寶蠟燭之間賣幾十蚊一件的又是丹寧,到巴黎Chanel總壇的頂級Haute Couture又是丹寧服。Denim其時裝地位也非常弔詭,說它是最反時裝也可,因為它以不變應萬變的潮流;說它是最順時裝也可,因為它硬淨穩固,穿上馬上有個型,合乎一般人對「時裝」三尖八角的印象。有一陣子我覺得凡是用了牛仔布造的items就型咗,例如我買過牛仔布筆袋、家政堂DIY的牛仔布環保袋、同筆記用的牛仔布notebook(但買了開封後才發現被騙,原來是PVC壓成的騾布紋)。


我曾經都是「一般人」,青春期剛開始著重外表的時間,記憶中自己覺穿了最有型的一套衫就是牛仔褸和牛仔褲,因為上面有點洗水又有銅鈕又有明線針步,感覺比較不尋常。雖然它們沒有牌子,但fashion moments顯然與名牌無關。看雜誌訪問時裝人,問題永遠是「你衣櫃最貴的一件衫」或「今季三個must have」,但在我心目中地位更高的問題是「你的父親還是母親更懂穿」,因為很多時他/她/某家人是大師的時裝啟蒙者。我的答案︰爹哋。根據口述資料和依稀回憶及實物證據,他是個穿白恤衫加Levi's 501 ,腳踏啡色loafers,熨貼髮型配金絲眼鏡同拎LV行李袋的人(廿年前)。在舊居中我見過的實物有一件Levi's的牛仔褸,是80年代流行那種跡近白色的淺藍色。這種真正的vintage我當然想據為己有,可惜穿不下,下次再到舊居找出來作收藏。至於家母,她並不潮,雖然她在我薰陶下曉問我︰「阿容祖兒著果條裙有個英女皇頭係McQueen定Westwood啊?」。


似乎有點扯遠了,我想講的是,牛仔褸的確是潮過的。儘管你如今一旦看到有人穿牛仔褸(加牛仔褲一套)會覺得它潮過是不可思議的事。再看看是誰會著一套牛仔衫褲,是三行工人!你就更覺匪夷所思吧?



圖3︰講起牛仔衫褲,有兩個名字不可不提︰木村拓哉和Levi's。圖4︰Diesel的丹寧裝究竟屬時裝還是不時裝--denim弔詭之處。圖5︰日本雜誌影牛仔褸襯時裝。


09 S/S丹寧服選擇


物極必反娘極必潮的道理人人都略懂一二,也自然明白沉著多年但永存不滅的丹寧服將在這個春夏曇花一現(我看就像是08 A/W的lace trend那樣只潮一季)。


掀開09 S/S的天橋書,各大品牌都有丹寧服。而且不是Diesel、GAS或DKNY那些一向都用牛仔布如我們用廁紙的牌子,而是近年在時裝界已能與Balenciaga並駕齊驅的Givenchy和在《Purple Fashion》裡稱王稱霸的Balmain。Givenchy的丹寧特點是混著皮來用,把牛仔衫搭在皮衣上及反之亦然,難度高但的確有型。至於下半身,則是精工製作的高難度示範,將牛仔褲頭和黑皮褲身交聯地縫合,例如denim belt loop縫在皮褲頭之上,或者將褲浪和大髀以下部份留為皮位,有點SM感。至於Balmain,當然有大量爛到蓉的rock n' roll jeans,但都不是重點,真正叫人尖叫的是一件終極閃銀拿破崙丹寧外套(Napoleon jacket),大膊頭修身、閃銀鈕排及袖口有型,跡近白色的淺藍色懷舊,怎麼看都是丹寧潮中的luxe之王。


其他推波助瀾的牌子有Junya Watanabe的騾布非洲雞、MMM的假面denim jacket和向來都牛仔的Dsquared及向來都不牛仔的LV,但通通都不及這輪丹寧潮流的第一大橋頭堡--Lanvin ♥ Acne。剛剛提及的Givnechy和Balmain也許靚得淒涼但也許不是你和我負擔得起,而且要等紅館重開入紙排期開演唱會,否則都幾難著。還有今季復出的Nicolas Andreas Taralis都主攻denim,但似是現在Helmut Lang那種jeans line的模樣,老實說有點失望。


去年Lanvin男裝騷就見到少少這個capsule collection,當時混在main line裡不覺太突出,但窺全斑後當然知是全豹。Lanvin的巴黎chic是APC賣的那些的貴族版,但Lanvin太過嬌貴了,如果穿了都不敢行近牆--怕會刮花,用上較之粗糙硬朗的名物Acne denim就比較似petit bourgeoisie(小資)的日常服,亦食正今季denim trend。



圖6-9︰Givenchy 09 S/S,牛仔混黑皮高難度系列。圖10︰Balmain尊貴版拿破崙丹寧外套,這就是我指的跡近白色的淺藍色。



圖11-14︰Junya Watanabe、Louis Vuitton、Dsquared及Martin Margiela 09 S/S都有丹寧的蹤影。



圖15︰這輪丹寧潮流的第一大橋頭堡--Lanvin ♥ Acne。圖16-17︰款式是實用的trench和獵裝裙。



圖18-22︰Lanvin ♥ Acne靚在不嬌貴,怕刮破怕勾爛的衣服,穿了都左顧右盼。穿著去買Baguette,讓你擁抱巴黎情懷。


在香港,自從Xanga被Facebook搶去半壁江山,已經沒有什麼人再用Xanga來作社交之用了。連我一直用開的超舊版editor都將要在09年1月20日被刪除,看來都要和它說聲bye了。新的網址是︰http://christopherlai.wordpress.com/,另外在http://difficultboy.blogspot.com/繼續寫各種生活所思,希望繼續捧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