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國內媒體紛紛為這三十個春秋的翻天覆地改變作出檢視,在校讀了一份內地報章副刊以過去三十年中國時尚為主軸的大長文,固然感到身為港燦不了解祖國的時裝國情而愧疚,但同時亦認為國內的時尚發展或許比已經成熟但不前進的香港會更有趣。
2006年時寫過一篇《中國時尚》,如今連我最喜歡的港產喜劇《家有喜事》都要拍2009版,看來也不得不湊熱鬧來篇《中國時尚2009》了!
Fashion Icon
我向來都不覺得中國內地有fashion icon時裝偶像,還笑說他們可以參考宋祖英、李小琳的打扮。其實不然,fashion icon只是一個凡夫俗子給予的框架,可以是傳媒夾手夾口吹捧出來的,也可以是閣下關起門在神枱供奉的。我的時裝偶像名單可以有大路的木村拓哉,也可以是你聽都未聽過的水前寺清子。原來中國的fashion icons數起來都有一份不短的名單,第一就是靳羽西,也許只識SK-II姊妹的蜜絲佛陀或春風拂檻的露華濃的港女未聽過這一號的人物,但自小逛「友誼商店」和「廣州百貨」的我就對羽西這個化妝品牌印象很深。也許是那時的它們的招牌很「面白」,那麼有趣,到後來才知道此白面女人羽西姓靳,原來同時是中國第一代時裝設計師(和中國導演一樣,我唔識點分第幾代),她的style就是將化妝牌子的紅與白溶入打扮,永遠白面紅衫。
另一我認得的名字是馬可,香港潮人應該會聽過她的品牌「無用」打入巴黎的故事。我自問對她的認識不深,只知她造很多概念性的衣服。原來她很低調神秘,絕少開大騷和接受記者採訪,原來她不是馬可是「罵治」。我記得去年有人提出馬可打入巴黎是否表示中國的時裝已經走上國際的T台,個人看法認為是歐洲人獵奇心態居多,但獵奇也可以是好事,起碼勾引了你埋來,能否有下文就再看你的修為。名模方面有呂燕,多年前看見她為Dior行騷,只覺得怪人襯怪衫,報章說她顛倒了人們的傳統美麗觀念,我看還差很遠。倒是她因為「寒背」而參加模特兒培訓班又咁橋畀佢簽到個法國經理人令我覺得這些都是命運,「寒背」這麼負面都可以令她成為中國第一名模,因此切勿judge目下的逆境一定是壞。
其他還有許多時裝界人士,但我納罕那位Couture lady Madame Song怎麼沒有現身該文。連這顆明珠都遺留未免太過唔識寶了吧?我口中的遺珠Madame Song中文名叫宋懷桂,改革開放之後第二年居住法國的她飛到北京為Pierre Cardin首個中國時裝騷主持大局,幫手「卡士亭」的香港人有楊凡和鄧小宇。除了皮爾卡丹,她的老友還有阿倫狄龍和劉曉慶。由巴黎而來的春風吹度山海關,這麼輝煌的一次怎麼不會在中國的時裝史上記上一筆?皮爾卡丹有段時間曾經有錢到收購了美心餐廳(此Maxim's當然不同彼快餐店,這是和春天百貨齊名的巴黎名物,也有米芝蓮那幾類星),Madame Song就把美心餐廳引入中國,並且在周不時call齊人馬開show!你冇睇錯,是一件件當時至潮的皮爾卡丹由巴黎空運到北京,只要你入去食餐便飯就可以順便欣賞現場model演繹了。如今再看,這不啻是一種劃時代的創舉,香港的Madame Ma創立Joyce教識了一整代香港女人穿衣,北京的Madame Song以另一種的招數為首都女性引入時尚文化教育,看來絕招的確是同途異路!
圖1︰要是你問中國人為什麼不可以視Kate Moss作Fashion icon,可以,但當然西方人氣質與東方人大亦大有不同。我的獨家icon是日本任劍輝--水前寺清子,我想像她那樣俏皮可愛。
圖2-3︰羽西本人,化妝品廣告用名模杜鵑,近年有類似SK-II神仙水的產品。
圖4-5︰馬可本人,遠征的巴黎作品,有點《秦俑》的味道。
圖6︰呂燕,今天比較多圖,因為朋友說都未聽過這堆名字。圖7︰其實近年中國出了一個有點cult的fashion icon叫Terrence Koh,在《Purple Fashion》很吃得開,連卡佛都找他拍catalogue,但相內的兩人只令我倒胃口。
圖8︰左1江澤民,右1為皮爾卡丹,右2就是宋懷桂。圖9︰Madame Song其實很有氣質。
圖10︰馬太教識了一整代香港女人穿衣,她與川久保玲。
Fashion Item
該份報章除了扮姜子牙大玩時裝封神榜外,另一部份是按年代檢閱流行時款的fashion item。你以為如今大量反日憤青,日本潮流就從未在大陸風行?錯了,毛澤東的孩子接受外國文化的第一波就是隨著日劇《赤的疑惑》(內地譯名《血疑》)播放,全國的日曆封面由雷鋒轉為山口百惠,另一名劇《排球女將》則令滿街都是幸子衫、幸子頭。
在早期逢穿喇叭褲者必為流氓,而西裝則在共產黨的第十三次代表大會裡首次有常委取西裝而棄中山裝/軍裝。所謂中國的改革開放,某程度上最著名的口號就是「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那麼先富起來的的那一部份人最喜歡買的是什麼item?只不過是金勞,但最近大陸人托家母查詢的名錶已經是萬國牌了,聽不明萬國牌吧?我聽到都一頭霧水,IWC是也。
有一個女裝髮型,在大陸堪稱經典中之經典,樣子是徐小鳳80年代常吹的那個高陰立體微卷長髮。但我一不知那髮型還有名堂,原來叫「雞窩頭」,雞窩落在抵死的廣東人口中卻變成了「雞竇」。然後更有趣,大字標題「90年代,我們開始時髦」Wow,時髦,一個多麼不時髦的term。
90年代大熱的是︰文化衫、安利芳、雅芳、板仔衫、松糕鞋、大哥大與郭富城《對你愛不完》的中界髮型,總結而言都是肉麻但有趣。到2000年左右開始就和主流世界一樣,一切以金錢為依歸的橙色物質時代來臨(橙色之後應該是New Age的綠色)。2005年中國版《Vogue》(及後大量潮流雜誌)出現和杜鵑等等名模崛起都象徵中國時尚迅雷不及掩耳地發展。但我覺得全文的highlight是一位90後(wow,199x年出世,我仲想唔認老?)撰稿人的一句「非主流才是當今的主流」。中國時尚似乎比香港更找對了方向。
圖10︰山口百惠的《赤的疑惑》在中國大陸的影響遠較本土強勁,至今仍在全國電視台不斷重播。年輕的你,飾演百惠父親那位就是《我Miss係大佬》裡仲間由紀惠的外公。圖11︰《排球女將》的幸子頭。
圖13-14︰我從來都未試過覺得中山裝唔潮,不就是同志們的Chanel jacket嗎?
圖15-16︰徐小鳳的雞窩頭,其實到今時今日都大把中女吹。郭富城《對你愛不完》,說起來香港果然還是對中國時尚出過一分力。
圖17︰《Too》內地的年青人獨立雜誌,內容麻麻但製作認真和有野心,路是走對的。